历史

隋唐五代(7)(1/2)

    隋唐五代(7)

    大业九年,隋炀帝第二次出兵攻打高丽,同时招募骁果(皇帝的卫兵)保护自己。这年三月,隋炀帝带兵到辽东亲自指挥攻打辽东城。隋兵用飞楼、云梯、地道等四面进攻,日夜不息,城内的守兵随机应变,顽强抵挡,二十多天过去了,双方伤亡惨重,辽东城屹立不动。

    几个月过去了,辽东城还是攻打不下,隋炀帝令人制造布袋一百多万条,装满土,从地上堆叠起来,高与城齐,令将士登上去,向城**箭。又令人造八轮楼车,比辽东城还高。隋军在车上向城**箭,高丽军损伤严重,正在快要破城时。一份火急的报告传到隋炀帝的手里,原来是在黎阳督运粮草的礼部尚书杨玄感(已故大将军杨素之子)起兵造反,声势很大。隋炀帝大吃一惊,连忙下令撤军,被高丽发现了,发兵追击,隋军后军数万人受到高丽兵的抄袭,数千人被杀。

    大业十二年,隋炀帝第三次下令攻打高丽,兵器物资都集中到涿郡,但这时农民起义的烽火已燃遍四面八方,被征集的兵士纷纷在半路上逃跑,有的干脆不应征。这时高丽也被战争弄得十分困苦,渴望罢兵,高丽王高元派个使者来向隋炀帝求和,隋炀帝顺水推舟,便不再发兵(他也无兵可发了)攻打高丽。不过,三次攻打高丽的战争,激化了国内的矛盾,隋王朝的覆灭已是不可避免的了。

    (取材自《隋书·帝纪·炀帝》、《隋书·牛弘》、《隋书·麦铁杖》、《隋书·来护儿》、《隋书·宇文述》、《隋书·元弘嗣》、《隋书·宇文恺》、《隋书·于仲文》、《隋书·王仁恭》、《隋书·东夷·高丽》、《资治通鉴·隋纪五·炀帝大业六年——九年》)

    11.“我确实对不起百姓”

    隋炀帝杨广自从登上帝位以后,可以说每一年都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宫殿、开运河、挖驰道、筑长城,无休止的南游北巡,大规模地宴请各族君主、王公大臣,发动上百万人的战争,其糜费之大,劳民伤财之严重,在历代帝王中是罕见的。就以大业元年(即他登上帝位后改元的那一年)来说吧,这一年正月,隋炀帝因听说林邑(在今越南中南部)多奇宝,便命刘方为鑵州道行军总管,带领步兵和水师数万人去攻打林邑;二月,在宫殿里陈列金宝、器物、锦彩、车马等,赏赐功臣;三月,下令建造东都洛阳,大造宫殿,每月役夫达二百万人,同时下令征集百万民工开运河。五月,在洛阳造西苑,穷奢极丽;八月,带随行人员、护卫兵士和拉纤夫数十万人,从洛阳坐船游幸江都。再如大业十二年,这时隋王朝的国库已经空虚,全国到处燃起农民起义的烽火,在这种情况下,隋炀帝还下令叫毗陵(今江苏省常州市)通守集十郡兵丁数万人,在该郡的东南造宫苑,方圆十二里,内有十六离宫,比洛阳的西苑还要华丽。这一年,又令江都官员造龙舟数千艘,让他三游江都。

    连年不断的劳役,男丁不够数,连妇女也征用。许多人为了逃避劳役和兵役,故意将自己的手脚弄残,称为“福手”福足”。沉重的赋税,使得人民不胜负担,生活极端困苦,史书上多处描写当时人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如大业七年,隋炀帝为攻打高丽,下令征集上百万民夫运粮、运物资,致使“耕种失时,田地荒芜”,加上水灾饥馑,粮价大涨,“百姓困穷,财力俱竭,安分守己不免冻饿而死,偷窃抢劫尚有一线生机”,大业十二年,官吏更加**,许多地方百姓饥馑无食,开始吃树叶树皮,继吃野草或煮土而食,这些都吃尽了,便人吃人。

    隋王朝对人民残酷的剥夺和压迫,迫使人民起来反抗。大业六年正月初一,天明前,有数十人戴白帽穿白衣,焚香持花,称弥勒佛,进建国门夺兵仗,谋起事,事泄被杀,事后连坐千余家。残酷的镇压并没有使人民屈服。大业七年,邹平百姓王薄据长白山(今山东省邹平县南)起义,称知世郎,从此农民起义此起彼落,连年不断,规模越来越大。大业十二年,瓦岗军首领李密叫文人祖君彦写了一道檄文,布造天下,公布隋炀帝的十大罪状。

    就在这一年,隋炀帝还是三游江都。他到江都后,更加荒淫,宫中多间房屋,每一间都有美人居住,每一天令一房美人作东道,设宴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