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 三国魏晋南北朝(22)

三国魏晋南北朝(22)(1/2)

    三国魏晋南北朝(22)

    (《魏书·帝纪·太祖道武帝》)

    95.子弑父,道武崩

    北魏道武帝的儿子清河王坧跋绍,凶狠险悖,不遵教训,好去里巷游荡,劫掠行人,或射杀犬豕,以此为乐。道武帝对他十分恼怒,曾命人把他倒悬于井中,见他快死了才命人把他拖出来。道武帝长子拓跋嗣常以礼义对他训导,兄弟两人便不和睦。拓跋绍的母亲、夫人贺氏替儿子护短,责怪拓跋嗣。道武帝闻之,将贺氏幽禁于宫中,准备杀了她。因天色已晚,未作决断。贺氏派人密告拓跋绍,说:“我将被你父皇处死,你快想办法来救我。”拓跋绍连夜同手下亲信及宦官数人,翻越宫墙,直闯禁官,道武帝左右侍卫惊呼:“贼来了!”道武帝闻声惊起,寻找弓刀武器,慌乱中竟未找到。拓跋绍率众杀进殿来,把道武帝杀死了。

    (取材自《北史·魏本纪·太祖道武帝》、《魏书·清河王绍》)

    96.崔浩之死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23-452)曾命中书侍郎高允与司徒崔浩撰述《国史》。崔浩年青时就喜好文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通晓。精研义理,时人葜及。早在魏明元帝拓跋嗣(414-423)在位时,崔浩常给魏明元帝讲授经书。凡有疑惑之事,明元帝命崔浩观天文,筮吉凶,所作决断,多有应验。故军国大谋,多与其商量,深为信任重用。直至魏太武帝时,官居司徒。著作令史闵湛、郄标索性刁佞,但是崔浩还是信用此二人。闵湛、郄标见崔浩所注《诗》、《论语》、《尚书》、《易》,就向皇上奏请,说前人虽注过《六经》,但多有疏谬,不如崔浩精微。请太武帝下诏,将国内诸书全都收藏起来,命天下人都习读崔浩注本。还请求让崔浩注《礼传》。过后,闵湛、郝标又劝崔浩将所撰《国史》刻于碑上,使之永垂不朽,以显示崔浩直笔实录国史的功绩。高允闻知此事,对著作郎宗钦说:“阂湛所言所行,恐怕是想让崔氏一门遭万世之祸,我辈没有好下场了。”

    果然,不久崔浩即被抓入狱中。

    太子拓跋晃得知崔浩入狱,即命东宫侍郎吴延召见高允,并将他留宿东宫内。第二天,太子入宫奏请太武帝,命高允陪同前往。到了宫门口,太子对高允说:“我引你去见皇上,皇上有话问你,就依我说的回答。”高允问:“为什么呢?”太子说:“进去就知道了。”两人入见太武帝。太子说:“中书高允一直在为臣宫中,相处多年,他为人一向小心谨慎,为臣对他十分了解。虽然与崔浩同修《国史》,但是高允谦卑,国史都由崔浩主笔,请皇上赦免高允。”太武帝问高允:“《国史》都是崔浩撰写的吗?”高允答:“《太祖记》是前著作郎邓渊撰写,《先帝记》及《今记》是为臣与崔浩同作。不过崔浩为总裁,至于注疏,为臣比崔浩要多。”太武帝大怒:“你写得比他还多,哪里还有你的活命?”太子说:“高允不过是一小臣,迷乱之间,故有失言。臣曾经问过高允,他说过都是崔浩所作。”太武帝问:“是像东宫说得那样吗?”高允答道:“为臣无才,谬参著作,犯逆天威,罪该灭族,今已临死,不敢虚妄。太子听我讲学有很多日子了,是可怜为臣,代臣乞命。若不问臣,臣无此言。臣如实上告,不敢胡说。”太武帝对太子说:“真是个直臣!他能临死不改变言词,不欺君,是贞节之臣也。如此直言之臣,怎可加罪。”高允竟然得以赦免。

    太武帝又命人去狱中将崔浩带进宫来。崔浩见了太武帝,知道直书国史,触犯龙颜,惶惑不安,无以为答,太武帝甚为恼怒,命高允起草诏书,自崔浩以下,僮吏以上二十八人都诛杀五族。高允提笔写不下去,太武帝一再催促,高允乞求准予奏请后,再起草诏书。太武帝答应了。高允说:“崔浩如果另有罪过,则为臣不得而知。倘若只是直笔为史而有所触犯,这就罪不当死。”太武帝闻言大怒,命武士将高允拿下。太子跪拜哀求宽恕。太武帝怒气渐消,说:“若不是高允敢于谏奏,就有数千人要被处死了。”太武帝于是命令诛杀崔浩及他手下的秘书郎吏等。

    崔浩才艺通博,对于政事筹策,并也无二。北魏明元帝为政之秋,太武帝经营之日,对崔浩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崔浩也自比为汉朝的张良。像他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