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秦汉(47)(1/2)

    秦汉(47)

    隔了几个月后,汉元帝想重新起用萧望之,又下了一封诏书:“国之将兴,尊师而重傅。故前将军望之傅朕八年,导以经术,其功大焉。赐望之爵关内侯,食邑六百户,给事中,朝朔望,坐次将军。”汉元帝心中想以此为台阶,进一步任萧望之为丞相。弘恭、石显等宦官和史高等外戚自然心中发慌。这时,正好萧望之的儿子散骑中郎萧伋上书,为萧望之下狱事呜冤,上书中引了《诗·小雅·十月之交》;“无罪无辜,谗口嚣嚣。”事下有司,有司报告汉元帝:“望之前次犯罪很明白,并未对他有任何谗谮之处,而他却教子上书,称引‘无辜’之《诗》,失大臣体,不敬,请逮捕。”弘恭、石显知道萧望之一向高洁,不肯屈辱,于是向汉元帝提出:“望之为前将军辅政,欲排退许、史,专权擅朝。幸得免罪,又赐爵邑,与闻政事,不悔过服罪,深怀怨望,教子上书,归过于皇上。自以为靠着师傅的身份,有罪也能免予处理,这次若不致望之于牢狱中,以抑制其快快之心,则给予再多的恩惠,他也不能满意。”汉元帝说:“萧太傅脾气素来刚直,如何肯入狱?”石显等说:“人命至重,望之所犯的不过是语言薄罪,他也知道,不过坐几天牢就出来,不会有问题。”汉元帝表示同意。

    石显等人马上将汉元帝的批示封起来付交谒者,关照谒者当面交给萧望之。同时命令太常急发执金吾车骑包围萧望之宅第。使者到后,召萧望之看汉元帝批示。萧望之要自杀,夫人则认为,和上次差不多,都不是天子本意;萧望之又问其门生朱云,朱云也是萧望之一流的讲究气节的儒生,便劝萧望之自杀。于是萧望之仰天叹息说:“我曾经备位于将相之间,现在年纪已过六十了,老入牢狱,苟求生活,不亦鄙乎!”对朱云说:“快点和药来,不要再让我久留于这个世界上了。”竟饮鸩自杀。

    汉元帝听到萧望之死讯,大惊,伤心地拊掌说:“我本来就怀疑萧太傅不肯入狱,果然杀了我贤师傅。”这时,宫中掌管膳食之官刚刚送上午饭,汉元帝吃不下饭,为之涕泣,哭得亲近左右都跟着哀恸起来。于是,汉元帝召石显等人加以责问,怪他们考虑不周到。石显等人目的已达到,都摘下帽子叩头谢罪。

    萧望之自杀以后,有司请撤消其一切爵邑。汉元帝有诏加恩,长子萧伋嗣爵为关内侯。汉元帝终生怀念萧望之,每年都派使者去祭萧望之墓,终汉元帝之世,年年如此。

    前汉亡于外戚,后汉亡于宦官。汉代第一个起来自觉地反对外戚、宦官掌权的大臣,就是萧望之,下场如此,不亦悲乎!

    (取材自《汉书·元帝纪》、《汉书·萧望之传》)

    95.平地建昌陵的闹剧

    汉代自汉文帝预作陵墓后,其子汉景帝亦于生前的景帝五年预作寿陵。寿陵,是此后一切皇帝生前预作的陵墓的总称,大约是因为,造墓与死有关,加个“寿”字,预祝长寿,讨其吉利之意。所以一般百姓生前预作的墓,也叫寿冢。汉景帝预作的寿陵,名叫阳陵;大约是为了让皇帝墓前热闹些,还要召募一批百姓迁居阳陵,形成一个聚居点,称为邑。以后成为惯例。汉元帝预作陵墓渭陵,为了节约民力,不再召募百姓起邑;汉元帝真心实意相信儒学,从这些方面也可看出,儒学对皇帝还是能起些好作用的。

    到了汉成帝刘骜(前32——前7),就不免胡闹了。初即皇帝位的正始二年闰正月,汉成帝下诏,以渭城延陵亭为初陵,因山为陵,建造了十年,到鸿嘉元年春二月,汉成帝自己去看过初陵,不满意,于是大赦全部营筑初陵的罪人,停止初陵建筑,改在新丰戏乡的平原上,重新建造一个陵墓,叫做昌陵。汉成帝要将作大匠解万年估计一下,何时可以筑成,解万年估计三年可成。于是下诏动工。到鸿嘉二年,汉成帝又一次下诏,决定建立昌陵县,将郡国豪杰家产在五百万以上的五千户人家,徙于昌陵;并且赐丞相、御史、将军、列侯、公主、中二千石官吏在昌陵建立冢地和第宅。这是希望将来死后能有一大批死人和活人陪伴着他。

    不过,在实际上,要把平地堆上土,堆得像一座山一样,谈何容易。平地加高,要从遥远的山上取土过来,劳力耗费惊人;其次,山地作陵墓,本来就是坚固的,而平地加高后,地势松软。所以,前后花了五年时间,覆土的工人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