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秦汉(33)(1/2)

    秦汉(33)

    先说窦太后,窦太后不但好读《老子》,而且谁讲《老子》不好,她就要恼火。有一次,她召请儒家学者博士辕固谈论《老子》,辕固此人,学派观念极强,对窦太后说:“《老子》当中,不过讲些普通老百姓的话,没有什么学问。”谁知道,窦太后的学派观念也很强,一听就发了火,说:“你讲的那些儒家学说难道不就是囚徒的话吗?”说完,派辕固入猪圈去刺野猪。学派之见和野猪有何关系,史书上就是如此写的,我们后代人实在也弄不懂,反正窦太后有权,辕固是书生,窦太后要辕固怎么的,辕固也只好就怎么的就是了。还好汉景帝知道辕固不过是直言自己的观点,并无任何罪,不过母亲太后他也不敢得罪,于是借了一把利刃给辕固,春秋时的士文武不分,汉时去古未远,文人大都习过一点武,也许辕固也习过,所以辕固入猪圈后,一剑正中猪心,野猪应声而倒。窦太后默然,难以再找其他罪名,才算放过了辕固。

    再说汉武帝刘彻,当皇帝时,只有十六岁,少年气盛,又爱好儒家学说,于是就吸引了一批儒生在自己周围。有个王臧,兰陵(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人,战国时,大儒苟子曾为楚国兰陵令,所以兰陵这个地方很有点儒学传统,王臧从鲁地大儒申公学《诗》,汉景帝时曾为太子少傅,也就是汉武帝当太子时的老师,后免去。汉武帝刚登皇位后,王臧立即上书,愿到宫禁中为汉武帝宿卫。所谓宿卫,就是当皇帝的值宿警卫之意。汉制,皇帝身边有一批郎官,值班警卫,称为:宿卫。王臧的上书说要为皇帝宿卫,不过是借用这两个字,表示自己愿为宫禁之官。于是汉武帝把王臧调到身边,一路升迁,一年工夫,就升到郎中令的职位。郎中令是九卿之一,掌管皇帝的宫殿门户和皇家身边的参谋班子,有似于今之办公厅主任、政策研究室主任加皇家卫队总管,是个权力极大的职务。另一位汉武帝任命的御史大夫赵绾也是儒生,并且也是申公的学生。再加上丞相窦婴、太尉田蚡两位外戚出身的文武最高官员,也爱好儒术。这样,年轻的汉武帝周围,几乎组成了清一色的儒家核心领导集团。

    赵绾、王臧两人提出,要依照古礼在长安城南建立一个明堂以朝诸侯。明堂是什么建筑?中学课本中有《木兰辞》,其中有两句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这说明,明堂乃是天子上朝之地。但《木兰辞》是民间创作,对明堂的作用略有误解。原来,按照《周礼》,明堂是天子专门朝见诸侯的特定建筑物,不是朝见一般臣下之处。建明堂以朝诸侯,乃是一个强调皇帝最高权威的特定礼仪。汉武帝一听,大为高兴,说办就办。不过,赵绾、王藏两人觉得自己学古礼还不透彻,对建明堂以朝诸侯的一整套礼节了解得还不周全,建议汉武帝请他们的老师申公来长安。于是,汉武帝立即令使者,备上束帛加玉璧等礼物,以安车蒲轮去鲁地迎接申公来长安。安车是四马驾驶的有卧位的车子,蒲轮是在车轮子四周绑上蒲草以减轻震动,因为申公这时已年八十岁,所以给以特殊礼遇;另外,还有申公的弟子二人,乘两马驾驶的轻便车,随从申公同时进京。到了京师,汉武帝接见,问以治乱之事。申公对答说:“为政不在多言,要看实际政治措施怎么样。”年轻的汉武帝正是好大喜功之际,看申公讲得如此平淡,不免扫兴。不过既已请来,便任命申公为太中大夫,住在鲁王驻长安的官邸中,和赵绾、王臧等讨论如何建造明堂等事。不过,这里还有个问题,太皇太后反对儒学,这一关怎么过。御史大夫赵绾又是个书呆子,于是提出,皇帝现已登基,没有必要遇事都请示太皇太后。

    汉武帝办的这一切,早有反对儒学的人们报给他那瞎了眼的祖母太皇太后。连辕固说了几句儒家观点的话,这位太皇太后都要用杀猪的办法整治他,如今汉武帝大规模按儒家办法建明堂,瞎眼老太如何不恼火,再加赵绾这句话被她抓住了辫子。于是太皇太后利用这句话,再命人寻找若干赵绾、王臧的过失,加在一起,责备汉武帝。汉家以孝治天下,汉武帝只好放弃建明堂的方案,奉太皇太后之命将赵绾、王臧下狱。两人只得自杀,了此一段公案。支持儒家学派观点的另两位大官,丞相窦婴是太皇太后的堂侄,太尉田蚡是王太后的异父同母兄弟,都是外戚,不便办罪,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