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秦汉(2)(1/2)

    秦汉(2)

    吕不韦看看日子过不下去,恐怕今后难免被秦王嬴政诛杀。于是饮鸩自杀。他其实倒是秦王嬴政的真正的父亲,现在则是死在亲生儿子手上了。

    吕不韦死后,其宾客数千人偷偷地将吕不韦葬在洛阳北芒山。秦王嬴政得知此事,凡参加葬礼的宾客,若是三晋(赵、韩、魏)之人,一律逐出秦国;若是秦人,官居六百石以上的,一律撤职,迁居房陵(今湖北房县一带);凡官在五百石以下的、没有参加葬礼的宾客,可以不撤职,但亦迁居房陵。

    秦王嬴政下令:今后凡不忠于秦王者,藉没其全家为奴隶,以嫪毐、吕不韦为例。

    自从杀了吕不韦、缪毒后,秦王嬴政将国政大权逐渐集中到自己手上,为他的统一全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打下了一个基础。

    吕不韦“奇货可居”,虽然也建立了一个普通商人所不可能建立的功业,但最后却又死在实际上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手上,不亦悲乎!

    (取材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吕不韦列传》)

    3.不杀间谍郑国以兴修水利

    秦王嬴政即位初年,秦国大强。离秦国近的韩国逐渐削弱,十分担心秦国出兵攻韩,有人给韩桓惠王(前272——前238)出主意说:要使秦国无力攻击韩国,只有在秦国国内兴事,让他国内忙不过来,就没有力量攻打韩国了。秦国大片土地缺水,可以让韩国有名的水工郑国去秦国,说秦王以兴修水利,灌溉大片农田,秦国必然中计。

    韩桓惠王果然秘密向郑国交代,郑国于是离韩入秦。当时秦王嬴政年纪还很轻,相国吕不韦当政,果然决定由郑国主持,兴修三百余里的水渠,灌溉大量农田。吕不韦、嫪毐事发后,韩国派水工郑国入秦假说修水渠以疲敝秦国的事情,也跟着暴露出来了。秦王嬴政本来打算杀郑国,但是郑国对嬴政说:“臣开始确实是为韩国当间谍来秦的,但是臣在秦国负责筑渠也是认真的,这道渠筑成后,可以灌溉盐卤之地四万余顷(约合今二百八十万亩)。所以,臣不过为韩国延长了几年的寿命,但却为秦国建立了万世之功。请大王明鉴。”秦王嬴政一听,郑国说得有道理。于是赦郑国不杀,仍旧命他继续负责开渠之事。

    后来,渠筑成后,果然大片盐碱地都改变成为良田,秦国从此没有荒年,为秦王嬴政的吞并诸侯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国力基础。这道长三百多里的渠就被命名为郑国渠。

    (取材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河渠书》、《汉书·沟洫志》)

    4.除“逐客令”

    水工郑国为韩国当间谍,以及吕不韦宾客中有大量三晋游士等类现象,使秦国的宗室大臣找到一个借口,要求秦王嬴政驱逐各国在秦的游士,他们对嬴政说:“各国来秦的游士,表面上都说愿意为秦国做事,实际上却是为他们自己的国家当间谍的,希望大王将他们全部驱逐出国境。”年轻的秦王嬴政,一听,这话有道理,于是下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搜查,凡不属于秦国国籍的士人,一律驱逐出秦国。

    这时,有一个已在秦国担任客卿的楚国士人李斯,也在被逐名单之中。李斯原是楚人,是大儒荀子的学生,西游于秦,初为吕不韦宾客,由吕不韦推荐为郎官,由此而得到秦王嬴政的信任,拜为长史,嬴政用李斯在各诸侯国施行反间计,派出许多谋士,带着金玉游说诸侯,对各诸侯国的名士,可以为秦国所用的,多送给他们金玉;不肯为秦国所用的,则遣刺客将他们刺死。李斯就派谋士们用诸如此类的办法,离间各诸侯国君臣,离间成功了,马上派良将去攻打这个国家。这一套进行得相当顺利,所以秦王嬴政拜李斯为客卿。如今李斯见自己也在被逐的名单之中,于是写了有名的《谏逐客书》,上书秦王嬴政,提出不同意见。书中列举了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等历代秦国有为之君,大量重用其他诸侯国的士人,使秦国强大的例子后说:“夫物不产子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愿忠者众。”建议秦王嬴政取消逐客令。

    秦王嬴政看了李斯的谏书后,恍然大悟,立即除逐客令,恢复李斯的客卿官职。后来李斯为秦王嬴政出谋画策,统一了六国,官为丞相。

    (取材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李斯列传》)

    5.用王翦平楚

    王翦是秦王嬴政手下的一员大将,曾经带兵消灭过燕、赵、魏等国,打败过楚国。王翦用兵老谋深算,持重稳健。嬴政手下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