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八章 反间计(4)(2/2)

谁也不许插队。

    开始因为总的家底不厚,就算多也多不出多少,四人对此都没什么异议。可是到北平后就不一样了,要说多,那就不是多出一点点,立刻会造成彼此实力的很大差距,这样就没人肯让了。

    张自忠每次都要“多”,编制要多,兵员也要多,“冯赵刘”自然很不开心。

    他们自己不愿意做这个恶人。一想,萧振瀛是当年“分果果”规则的制定者,应该让他来说。

    于是刘汝明找到萧振瀛,说张自忠这样做太过分了,我们都有想法。你是军师,应该帮我们向宋哲元提出来。

    萧振瀛便在宋哲元召集的师长会议上,提出了四个师应当同样编制的主张,宋哲元本来就不愿看到张自忠因此坐大,自然乐得点头应允。

    张自忠失望之余,十分愤怒。

    怒宋也怒萧,而且更怒萧。

    当初,让我做“二头儿”的是你,制定“分果果”规则的也是你,到头来,原来不过是拿我寻开心罢了。

    自此,驱萧的名单中,除宋之外,又多出了一个张。

    聪明如萧振瀛,对此不可能完全没有察觉。但对于这种来自于结义兄弟的算计,除了感到痛心之至外,他又能如何呢。

    说白了,在中国这个兄弟之国,“只可同患难,不可共富贵”,在大多数情况下已经成为了一个铁则。所谓兄弟,不管曾经如何山盟海誓,情比天真,最后大抵都要走上这条路。

    对29军的内讧,松室乐还乐不过来呢。他一个眼色递过去,汉奸便在天津附近炸掉了一段铁路。

    松室找上门来,提出时任天津市市长的萧振瀛应对铁路被毁负有责任,必须离开华北。

    宋哲元召开内部会议,讨论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萧振瀛从与会者的眼神和表情中都能看出来,他已经被无情地抛弃了。

    这个团体已经不再需要他,不再需要他的谋略、他的口才、他的人缘。

    好吧,我辞职。

    照例,形式主义还是要过一过的。

    打了辞职报告上去,蒋介石吃了一惊。

    为了第29军,萧振瀛曾经“挟日自重”,乃至“拥宋主冀”,这些都曾造成蒋介石相当被动,一度也产生过“拉宋驱萧”的念头,然而萧振瀛之后的一番举动,终于让他看出了萧振瀛的大局观和不可替代。

    黄郛之后,正是因为有这个人在,自己才可以在华北少操点心。

    蒋介石不肯批复萧振瀛的辞职报告,然而这已不是他能说得算了,反而越是这样,宋哲元越是心生疑窦。

    南京政府派代表至北平,商议的结果,萧振瀛辞职,暂时移住北平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