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契丹人 > 真的只是因为一场大雪(3)

真的只是因为一场大雪(3)(2/2)

上会听的,会写的也比不上会看的,在整个《辽史》的《太祖本纪》中,用“我军不利”来形容战况的,只有这一处而已,同时在前边还加上了“大战”。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对于阿保机时代的契丹军那种岁无不征、月无不讨的百战之兵来说,什么样的战斗规模才能称为“大战”?而且在“大战”中“不利”到要直接退兵,被对方追着**一直打到涿州,追亡二百里,逃的时候慌张到什么东西都没来得及收拾,把阿保机的四儿子耶律牙里果都当成带不走的累赘扔给了对方。等对方停步不追了,契丹兵马仍然站脚不住,只能顺势退出关外,一路上狼狈得连躲在幽州城中紧闭城门不出的李绍宏都看出便宜,趁机派部队出城追击。这种失败惨到什么程度,估计大家应该都会有自己的判断了。

    有一种说法是,那一年天降大雪,契丹军中冻死了很多人和马匹,加之契丹人作战很少携带给养,粮草用尽,只好退兵,好像也能讲得过去。可请大家想,如果真的下雪大到了冻死塞北草原上来的契丹铁骑,中原人怎么会不受影响?难不成中原部队都是石凿的、铁铸的?或者中原人打仗的时候把房子背身上了?

    既然史书中没有对那次战斗的具体描写,那老熊就大胆假设一下吧。首先,这一战的规模应该不会小,既然契丹先锋部队秃绥部就有五千规模,而之前李嗣源领七万人马救幽州,前锋部队三千左右,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契丹全军起码应该有数万之众。

    其次,李存勖的晋军当时一方面正在围攻镇州,另一方面还在跟后梁作战,不可能全军迎战契丹,估计李存勖在人数上不占优势。

    第三,契丹人对这一战的结果语焉不详,只承认吃了亏,并承认吃亏以后一路退回了燕山以北,李存勖事后也没有大举宣传这一胜利,只是回家告诉他死去的老爹李克用:您跟契丹人之间的梁子,儿子我已经替您了结了。可以推断,李存勖赢得很轻松,轻松到他觉得是应该的,不值一提;契丹人败得很窝火,窝火到连提都不愿意提。

    《辽史》上说,这一仗的总指挥不是阿保机,而是他的大儿子耶律倍,似乎可以为“大圣大明天皇帝”挽回几分颜面。但耶律倍所率领的部队是阿保机一手带出来的,耶律倍虽然才二十出头,但他本人的军事生涯,在针对草原部落的战斗中也获得过相当辉煌的胜利,绝不是个初上战场的菜鸟。这场败仗实在可以说是末世中原给新崛起的草原豪杰的当头一棒,打得他们从此长了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