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惊涛骇浪(余音) > 【中】渤海二号(2)

【中】渤海二号(2)(2/2)

,导管架间距6米,总长 60.4 米,总宽 32.5 米。4根圆柱形桩腿,每根直径5.29米,长73米,为摩擦支承桩。桩的入土深度30米。最大钻井深度4000 米,吃水 3.3 米。自持能力30天,定员90人。

    1972年6月8日,这艘钻井平台被命名为“渤海一号”,由海军部队派船拖至塘沽。次年年初,石油部领导要求“渤海一号”加快进度,赶在从日本引进的“渤海二号”前面开钻,为祖国争光。可是,当时的“渤海一号”,关键设备还存在某些缺陷。怎么办?指挥部党委连续开会研究,并发动群众献计献策。升船时,为了熟悉设备结构、性能,摸索操作规律,16名工人要分别在4个桩角上待20多个小时,既不能站,又不能蹲,只能弯曲着身子瞪着两眼,一直盯着齿条观察。衣服被浪花打湿了,腿脚冻麻木了,也不能撤下。大家冒着刺骨的寒风,连续奋战,硬是把钻井平台升了起来,并一鼓作气,打完第一口探井。

    各类事故触目惊心

    富士丸是一艘海上自升式移动钻井平台,由日本神户船厂建造,1968年下海,属于驳船类,无自航能力,外形好像一张倒扣着的两层茶几,四脚朝天,“桌面”是沉垫,可平稳地坐在海床平面,“桌腿”也是四只,高达72米,直径2米。上层板是耸立在海面之上的钻井平台,呈长方形,套在桩腿上,靠液压缸上下移动。

    钻井时,船体上行,离开水面之后,在设定高度固定,便可开钻;航行时,船体下行,依靠海水浮力把沉垫提起,令整个平台呈漂浮状态。沉垫离海面越深,船体重心越低,稳定性就越好;反之,船体重心高,稳定性就差,伸向天空的72米高的桩腿,因惯性作用而延长船体在风浪中的摇摆恢复周期,危险系数就会相应加大。

    富士丸用拖轮牵引航行,航速控制在7—10公里/小时范围之内。日本掘削株式会社将其投放东南亚较浅的大陆架海区,从事石油勘探,船型是完全针对那里平缓的海底地势地貌设计的。

    197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石油部以3735万元人民币,购进富士丸,更名为“渤海二号”,划拨给天津海洋石油勘探局,并在海上钻出成井19口,总进尺5.4万多米,其中4口钻井获得工业油流。

    1979年11月25日,渤海二号在拖航时突遇飓风,甲板断裂进水,造成主配电系统短路,失去电能供应;左舷排风筒被巨浪打掉,大量进水。

    按理说,在这种险情下,工人们应该放艇弃船,但大家都是受“人在阵地在”教育多年,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抢险,却回天无力,于3时35分左右,在东经119度37分48秒,北纬38度41分30秒的渤海海域翻沉。全船乘员74名,死亡72名。2名工人侥幸获救。幸存者一个姓阎,名字叫学军;另外一个姓王,名字叫墨林。事后,工友们调侃说:“你们两个人的姓氏加在一起,就是‘阎王’,阎王爷看在本家的分上,放了你俩一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