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后记(1)(1/2)

    后记(1)

    日本怎么办:从战后到灾后

    3月11日,那一天,我正好在东京,亲身经历了一次从未遇到过的大地震。

    4月11日,我到岩手、宫城、福岛三县,亲自考察了重灾区现状。作为一名日本青年,也从未遇到过那种“废墟”。我主动把自己埋在废墟里,想象日本当年战败后的“废墟”究竟是什么样子。我没有“被解放”的感觉,有的是一种惨痛,无奈和困惑,即这些年陷入着“失去20年”的日本,又遭到了“千年一遇”的复合型大危机。我们还能站起来吗?

    从战后到灾后,时隔66年,日本人对国家的认同和对发展的思考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沉重的现状和不明朗的未来不得不迫使日本人进行历史意义上的大反思。

    一

    二战前夕,日本国内处于严重的失控状态。海军与陆军之间等内部关系出现了利害冲突,文官、文化人、媒体人、学者,甚至天皇都无法阻止军部之“暴走”。历史证明,日本社会的集体主义或跟风心理既成为发展的动力,也成为阻碍生存的弱点,至今依然如此。

    战后日本被美国改造,即民主化与非军事化,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多方面,重新进行国家建设,被改造的那一刻,我相信,祖国的前辈们显然抱着一种“被解放”的感觉。

    战后《和平宪法》在立法层面禁止了国家政府对外发动武力战争。日本战后的军部无疑丧失了战前和战中的特权。海外媒体有时主张的“日本重新回到军国主义路线”或“日本正在企图成为军事大国”的说法早就不合时宜。

    有一个日本前首相叫石桥湛山。他是著名财经杂志《东洋经济周刊》的创始人,他是对军部掌控权力下的政府走向对外扩张、发动战争的“大日本主义”明确提出批评的、罕见的知识分子。石桥当年相当重视与中国的关系,坚持反对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