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灾后半年游记(1/2)

    灾后半年游记

    “‘3·11’发生后,一度陷入低谷的外国人赴日游,最近逐渐复苏,来自欧美、韩国等游客已经恢复到灾前的水平了。中国游客也慢慢恢复,但从中国经济增长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政府对中国游客个人赴日签证进一步放宽等现状看,恐怕不是特别理想。”日本观光局的一名高官在东京对我说。

    2011年5月21至22日,中国总理**访问日本,先奔赴重灾区,与当地灾民们进行了交流,然后出席了中日韩首脑会议。与温总理交流的这位高官跟我分享感想说:“温总理对我们说,中方有准备通过促进观光事业支援日本的灾后重建,并对日本与中国之间的观光交流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据他介绍,温总理回中国后,中国旅游局的局长立即率领100多名有关人士访问日本,与日方同行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日本观光局北京代表处的所长回顾了当时的场景:“温总理和旅游局局长的访日,其政治意义相当重大,紧接着,中国传媒界,尤其官方媒体转换之前的态度,开始积极关注日本的观光业,不少媒体来采访我,进行相关报道。”

    综合各方面的消息,实际上,大约6月份开始,中国游客的赴日情况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但大部分都是少数,甚至个人的旅游,个人游客的八成以上属于首访,日本政府则正在探索“如何才能使得他们再次访日”。另外,受到“核恐慌”的影响,大规模的团队游和中学生的修学旅行“始终处于低迷状态”。

    至于“如何重新吸引中国游客和留学生赴日”这一战略议题,我在内部会议上强有力提倡的大概念是“官民一体”。

    首先,中央政府务必做到主动传播能够使得外国游客放心的信息,即中国人所熟悉的“公开信息”一词。尤其与核辐射相关的信息极为关键,政府发言人必须不断应用各种最新数据证明“日本是外国人宜居、安全、人性化社会”。

    其次,作为行政上的支持,政府也应该逐步放宽签证方面的限制。2011年9月1日开始,中国个人赴日游签证之门槛进一步放宽,把2010年设定的“富裕阶层,有一定经济水平,在政府机关或大企业工作的人能在日本居留15天”改成“有一定经济水平(大约年薪10万元以上群体)的人可居留30天”。相信,这一门槛今后会继续放宽下去。

    2010年,中国人访日人数为141万次(韩国244万;美国73万),相比之下,日本人访华人数为332万次(韩国人为320万次)。随着日本政府签证政策的放宽,中国赴日人数逐渐递增,两国之间“互访”状况达到均衡将是时间问题。另外,2009年10月,在鸠山由纪夫首相和前原诚司国土交通大臣的主导下,内阁成立了“观光立国推进本部”,把“观光”定位日本经济成长战略的核心领域,并提出了“外国人访日人数达到3000万”的宏伟目标。政府把目标设定为“2010年1000万、2013年1500万;2016年2000万;2019年2500万;2025年左右3000万”。据观光局统计,2010年访日外国人次数为861万,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地方政府则该做什么呢?这些天,我奔赴日本外地参观,考察地方城市的旅游现状,重新发现了重大事实,即日本社会是充满多样性的,观光资源相当丰富的公民社会。

    我从东京站乘坐1964年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