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39.圈地运动(1/2)

    39.圈地运动

    时间:15世纪末—19世纪

    影响: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劳动力市场和国内销售市场,加速了英国国家性质的转变——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进程。

    本以农业为主的英国,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原本很不起眼的毛纺织业开始迅猛发展,于是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疯长,养羊成了英国最有利可图的行业。但是养羊需要大片的土地,贵族为了牟取利益把租种给农民的土地强行收回,用以养羊。

    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与商路的改变,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对外贸易的增长,从而进一步地刺激了纺织业的发展和羊毛的出口。此时,英国的羊毛需求量大增,羊毛价格也更加地昂贵,贵族们开始想尽办法扩大养羊的规模。他们先是利用英国大量的没有固定主人的公有土地,如森林、草地、荒地等,但是这些远远不能达到需求。于是更多的农民被赶出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为了扩大放牧的面积,在他们离开之后整个村庄都被夷为平地,木栅栏、篱笆、沟渠和围墙很快在英国随处可见。

    宗教改革之后大批教会土地被没收,国王把这些土地一部分赏赐给了政府官员,一部分卖给了农场主和乡绅,这些得到土地的人后来变成了新贵族,并加入了圈地的行列,致使圈地运动的进程被大大加快了。加之残存的封建主发现,把土地租给资本家比剥削农民利益更大,而英国政府对于圈地运动是认可的,并在1593年废除了反圈地的禁令,这一切都极大地刺激了圈地运动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圈地运动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英国一半以上的土地成为了牧场。

    被驱赶的农民到处流浪,因为失去了生产资料而成为了自由人,但是他们的处境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同情,相反,政府颁布了限制流浪者的法令。法令规定有劳动能力的游民要在规定的时间找到工作,否则就要接受法律的制裁,轻则返送原籍和割掉耳朵,而“屡教不改者”则要处以死刑。于是很多农民被迫接受工资低廉的工作,不愿意接受奴役的农民不是被致残就是在监狱中死去。后来政府又规定凡是在规定期限没有找到工作的人,任何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