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35.郑和下西洋(1/2)

    35.郑和下西洋

    时间:1405—1433年

    人物:郑和

    影响:郑和下西洋不仅带动了海外的贸易,还把中国先进的文化和科学知识传播到各地,尤其是亚非一些文明开放较晚的地区,受益匪浅。

    中国历史上群星璀璨,郑和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星。中国人有史以来就被认为是陆地民族,而郑和打破了这种传统的观念,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在辽阔的海洋上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郑和因他先进的航海技术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可是对于中国人来说,郑和更值得称道的是他所展现出来的中国人不畏艰险、征服自然的顽强精神。

    郑和,回族人,姓马,名三保,祖籍昆明,祖先是穆罕默德的后裔,父亲曾亲自到圣地麦加朝拜过。郑和小时候最喜欢听父亲讲异国的风情,那些遥远的国度深深地刻在了幼小的郑和心里。

    美好的童年总是短暂的,1382年,战争蔓延到了郑和的家乡,父亲去世后无人照料的郑和被明军掳到了营地,受到宫刑的迫害,战争结束后,郑和被带到了北平的燕王府。从小聪慧的郑和,并没有因为不幸的遭遇而气馁,他用心学习各种礼节和宫廷事务,为人勤快、谨慎,终于在1390年得到燕王的信任,成了燕王的近身侍卫。郑和跟随燕王处理日常事务,广泛接触王孙贵族,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他的领导才能也很快地显露出来。

    燕王为了争夺王位,发动了“靖难之役”,作为其心腹的郑和,跟随燕王并肩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燕王即位之后犒赏三军将士,提拔跟随自己的文臣武将,郑和因战功显著被恩赐“郑姓”,升为正四品的“内官监太监”,人称三保太监。

    永乐年间,奉明成祖御旨,郑和开始做出海的准备。自古中国就是造船与航海事业相当发达的国家,在唐宋时期已经有了很多繁荣的港口,先进的航海技术和丰富的航海经验,为郑和出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郑和开始细心研究这些宝贵的经验,分析航海图、学习牵星术、熟悉针路簿及各种驾驶和修理技能。

    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终于浩浩荡荡地在南京苏州刘家港起航了。这只船队由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据明史记载,船队中最大的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起航,可容纳有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如此庞大的船队要想行动有序就必须要有严密的组织形式,于是郑和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形式将其进行了编排,将人员分为了五个部分: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