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10. 一句顶一万句(1/2)

    10. 一句顶一万句

    然后吴三桂带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去哭陵。

    哭谁的陵呢?

    永历帝的陵。

    后世人时常讥笑:这永历帝可是吴三桂亲手所杀啊,那他还哭个什么劲?

    后世的史学家脑袋进水,认为永历帝是吴三桂所杀,却拒不考虑这件事情的逻辑性——这件事,本身是康熙政治舆论宣传的一部分。要知道,此后吴三桂只有六年可活了,而康熙却还要再活近五十年。老天爷,此后吴三桂只有不到六年的时间替自己辩解,而康熙却拥有着近五十年的时间抹黑老吴,这让老吴去哪儿说理?

    千万别和年轻人斗,因为他们拥有未来。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也就是说,历史永远只是年轻人的历史,老家伙们,能退休就抓紧,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但是这调皮的吴三桂,已经是62岁的年龄,却非要咬紧牙关跟年轻人叫板抬杠。哭陵过后,就是大阅三军,吴三桂全身披甲,飞身上马,扬鞭疾驰,手发三矢,全部命中红心。

    三军欢声如雷:……这老头,硬是要得。

    演习过弓马,接着老吴开始操练各种兵器。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带尖的带刺的带把的,带柄的带刃的带耳挖勺的,带鞘的带链的带痒痒挠的……总计一十八般长短兵器,老吴统统给大家表演了一番。策马飞驰,挥动兵器,如搏战出击,运用自如,恰似风驰雨骤,英武绝人。如此年纪还这么一个玩法,让三军将士看得目瞪口呆。

    演习过武器,就是展开政治宣传攻势。

    吴三桂发布了他的讨康熙的檄文。

    目前这个檄文,你在中国的任何一本书上都无法找到。

    为啥?

    因为这属于“反动派吴三桂的反动传单”,早已被大清帝国挖地三尺,统统毁绝。但凡是提到有这么个檄文者,都是全家杀头的大罪。

    没有了这个檄文,大家也就不晓得吴三桂都嚷嚷了些什么,只有一面倒的谩骂之声,如排山倒海之势,从1673年的那一天直冲击到今天。哪怕你是个万家生佛,被人类骂不绝口的一骂就是三百来年,也早已是臭名昭著、身败名裂了。

    直到近几年,终于有史家闲极无聊,也许是嫌跟在别人**后面骂吴三桂再也骂不出新鲜花样来了,就跑到了朝鲜日本等国,挖地三尺寻找古旧资料。

    嘿,还真有人把这份“反动传单”给找了出来。

    那么这个传单上,到底是如何一个反动法呢?

    原镇守山海关总兵官、今奉旨总统天下水陆大师兴明讨虏大将军吴,檄告天下文武官吏军民人等知悉:

    本镇深叨明朝世爵,统镇山海关。一时李逆倡乱,聚贼百万,横行天下。旋寇京师,痛哉毅皇烈后之崩摧,惨矣!东宫定藩之颠踣,文武瓦解,六宫恣乱,宗庙瞬息丘墟,生灵流离涂炭。臣民侧目,莫可谁何。普天之下,竟无仗义兴师勤王讨贼,伤哉!国运夫曷可言?

    本镇独居关外,矢尽兵穷,泪干有血,心痛无声。不得已歃血订盟,许虏藩封,暂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