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说钱 > 第二十九章 国殇啊,哭吧(2)

第二十九章 国殇啊,哭吧(2)(1/2)

    第二十九章 国殇啊,哭吧(2)

    清朝铜钱以“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雍正通宝”为最好,含铜量大,乾隆以后的嘉庆、道光钱就明显不行了,含铜只有五六成,其余四成多为铅。

    咸丰钱就更是每况愈下,因为铜料不足,财政有紧张,就铸当十、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和当千大钱,**裸地对民间搜刮。

    所谓当十钱,重量和小平钱差不多,1枚就要换你10枚,不是强抢是什么。北京老百姓把这种钱叫做“大个儿钱”,外地群众不认,所以当十钱只能在北京城内流通。

    咸丰年正是闹“天平天国”的时候,清政府统治动摇,直接就体现在钱的质量上。

    为了“平叛”,朝廷开支很大,铸钱方面也是越大越好,越多越好。导致了咸丰币制的复杂,大概能赶上王莽时代了。

    咸丰钱,币值从小平钱(一文)到当千,竟然有16个等级。在材质上,除了铜钱,还有铅钱和铁钱。在名称上,除了通宝之外,还有驭和重宝。

    而且钱币的大小重量全无标准,轻重没有固定顺序,有的当五十大过当百,当百大过当千,完全违背了忠原则,把铜钱当纸币来发行了。

    发大钱,又势必造成通货膨胀。大钱本身一出来就贬值,当时发军饷都用大钱,八旗兵丁拿了钱养不活家口,老百姓更是有许多沦落为乞丐。

    铁钱也是一样,发行以后,北京商人拒绝使用,米店、小吃店干脆关门,形同罢市。

    朝廷屡次发文,要求官府带头,征税和交易都要用铁钱和铜钱搭配,不得歧视铁钱。可是官府带头又有什么用?歧视不歧视的,根本就不是政治问题,而是货币规律的问题。

    铁钱贬值,江河日下,发行才3年多就只好停铸了。

    后来慈禧太后也想恢复标准的制钱,但是力不从心了。铜价上涨,铸钱不但不能获利,而且还会亏本。唯一的办法是减重,但是减重以后的小钱太不成样子,更加难以取得信任。

    此后,光绪、宣统铸钱,更不值一提。虽然已经改为技术先进的机制,但钱却越来越小,越来越劣。铜钱在清末已难以为继。

    在清朝的各个时期,还有一些主流以外的钱,咱们在这里一并说说。

    清初时,以明降将吴三桂为首的几个藩王,闹起了“三藩之乱”。其中吴三桂铸了“利用通宝”和“昭武通宝”,他的孙子铸了“洪化通宝”,耿精忠铸了“裕民通宝”,这些钱当然都很短命。

    乾隆时,清朝还有一种很特殊的钱,叫“普尔钱”。

    普尔钱原为准噶尔部的钱。准噶尔部居住在新疆北路,后来扩大势力,占领了“回疆”(南疆),铸了这种普尔钱。“普尔”是维吾尔语,也就是“钱”的意思。因为是采用红铜铸的,所以又称为“红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