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也是历史 > 1989 百万民工大流动(7)

1989 百万民工大流动(7)(2/2)

了。

    备忘之三:粮食!粮食!!

    1989年1月16日,农业部长何康在北京透露:1988年农村经济出现某种逆转。除糖料、烤烟外,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都未能完成国家计划。

    蛇年初三,李鹏总理在北京昌平县马池口村给农民拜年。谈到粮食问题时,李鹏

    语重心长地说:我国是10亿人口的大国,粮食问题马虎不得。

    《人民日报》3月13日发表长篇文章:《谈谈我国粮食问题》。文章一再重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资料表明:继1979年至1984年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后,粮、棉、油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主要农产品已连续4年在低谷徘徊,给改革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影响。

    发生在这一背景下的百万民工大批外流,是否应引起人们更深层的思考呢?

    1984年,在粮食生产登上一个高峰后,一股强劲的“农转非”风刮遍整个农村。国家极力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的乡镇企业、建症运输、服务等行业转移。于是,“无工不活,无商不富”的声音压倒了“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的声音。一方面,国家忽视了对农业经济的宏观调控,对农业的投入逐年减少,恶化了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在制定政策时又忽视了农民的利益,农民从改革中得到的好处逐步丧失,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种田的猾性。结果,就像罕浠水那位木匠师傅说的:如今干什么都比种田强。

    我国农村地少人多,发展粮食生产的客观条季来就不好。如果不在政策上给农民以安抚、优惠,不在种子、农药农肥等生产资料上给予切实的保证,却又片面地鼓励农民弃农从商,怎能稳住必要的农业劳动力呢?

    历史,曾给过我们深刻的教训。

    本次“列车”终点

    至3月中旬,全国大范围的百万民工大流动已流过了它的高峰,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随着民政部门的行政干预和民工因找不到工作的失望情绪,这股浪潮会逐渐减弱。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对百万盲流进行必要的果断的控制、劝归、疏导之后,我们还应当重新回到事物本身,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理智的思考。譬如:

    究竟如何从现代社会的意义上认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多向流动?黄土地的流失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历史性昭示?

    大规模劳动力流动有什么规律?应如何按照商品经济规律有秩序地开发劳动力资源?

    如何看待现行各种体制和格局对劳动力正常流动的阻碍?滞后的政策法规如何跟上已形成的劳动力市场?……

    中国是古老的农业大国,有8亿农民。农心思动了,整个国家都要为之震撼。如何组织、转化、利用8亿农民的能量,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重大课题。

    ■王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