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不要抢走我的房(2)(2/2)

样才能真正拥有自我。这是一个十分漫长和艰难的过程。

    小贴士

    1、人格障碍

    又称为病态人格、变态人格、人格异常等。是由儿童期或青少年时期发展起来的严重人格缺陷或病理性人格改变,或者人格在总体上不适应的一类心理疾病的总称。人格障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欧美各国都持广义观点,除了传统的反社会型变态人格外,还包括偏执型、分裂型、强迫型、表演型、依赖型、自恋型等多种类型。大多数精神病学家认为人格障碍不是真正的精神病,而是一种人格异常。

    2、自恋型人格障碍

    在实际中,他们稍不如意,就体会到自我无价值感。他们幻想自己很有成就,自己拥有权力、聪明和美貌,遇到比他们更成功的人就产生强烈嫉妒心;他们的自尊很脆弱,过分关心别人的评价,要求别人持续的注意和赞美;对批评则感到愤怒和羞辱,但外表以冷淡和无动于衷来掩饰。

    自恋型人格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细微感情,缺乏将心比心的共感性,因此人际关系经常出现问题。这种人常有特权感,期望自己能够得到特殊的待遇,其友谊多从利益出发。

    3、依赖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的人不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独自作决定,需要别人的指导。对于像择业,购房,交友,甚至婚恋等大事,他们都会听任别人的决定。这种过分依赖导致他们难以独自处事;他们竭力避免独处,如不得已独处时也感到不舒服,孤独和无助。他们害怕被别人抛弃,当亲密关系终结时,感到异乎寻常地绝望。

    由于依附于他人,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经常遭受别人的批评和嘲笑,对此他倍感伤害。有时他明知道别人是错误的,也要迎合别人的意思;为讨他人的喜欢,他们情愿做不愉快或降低自己身份的事。这种情形导致他们的社会关系局限于少数人。

    3、母婴共生关系

    精神分析学家马勒从生物学借鉴而创的术语,比喻性地用于婴儿和母亲无区别地在一起的内心体验。在原始认知与情绪水平上,婴儿有一种与母亲融合的体验以及与母亲统一的意象。不同于经典的发展理论,马勒把心理诞生看成一个过程,通过这一个过程,一个婴儿最终成为一个与母亲分离并且有个性的个体。这一阶段分为三个阶段 :正常的孤独性、正常的共生、分离与个体化 。

    在本文中,大力在心理层面上没有很好地完成分离与个体化,而停滞在共生期,导致他后来的种种问题。母婴共生的**期延续,既有婴儿对母亲过度依恋的问题,也有母亲的分离焦虑问题,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母亲。母亲在照顾婴儿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婴儿的需求,同时也要鼓励婴儿的自我成长,避免婴儿因为过度依赖而导致心理发育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