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北京可以这样玩 > 第十章 孔庙(4)

第十章 孔庙(4)(2/2)

类附会的故事就不讲了。

    11.砚水湖,涌出来的都是灵感

    古来的名山大川,或是寺庙道观,如果风水绝佳,那一定得有好水,或是山泉,或是长年不干涸的井水。

    孔庙里的这口井在大道西侧。青石板组成的花瓣形井台,石质井圈。古旧而有生活气息。

    历史上的这口井水量很大,每天出很多水。由于坐落在德胜门、安定门内一带水线上,很多人都到这里来汲水。当年井水常溢到井口,水质清纯甘冽,相传进京赶考的举人们在拜谒孔子后都要饮一下井中圣水,据说饮后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写出一手好文章;而用井水磨墨,写出的字墨香四溢,笔劲流畅。所以,最好题字的乾隆爷就赐名“砚水湖”。

    我对水一直感兴趣,如果地下有好水的地方,一定是个很奇特的所在,如果水脉不断,能直从井底往上冒,那就至少证明这水的活性,因为它不停地翻动、搅动着井里的水,这就相当于古代的干阑水,就是拿瓢把水不断地扬起来,以改变水分子的结构之类的东西,然后煎出的药才能轻清上扬之性。

    同样的道理,看到这样的水——从下到上的泉涌,不写文章也会感同身受地得到一点灵感。

    12.儒家经典碑林

    在孔庙与国子监之间的夹道内,有一处由189座高大石碑组成的碑林。石碑上篆刻着十三部儒家经典:《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

    这就是通称的“十三经”,其实,在古代,能把“十三经”全部背诵的也大有人在,因为科举就主考这个,而且,它的总字数也不过62万8千字。

    这个碑林缘起于江苏金坛贡生蒋衡,他见西安碑林的唐代《开成石经》出于众手杂书,既失校核,又混乱不齐,于是前后花了12年,将十三经全部手书出来,奉献给乾隆皇帝,翌年蒋衡便被乾隆旨授为国子监学正。乾隆又特旨钦命和珅、王杰、刘墉等 “刊之石版,列于太学”,并正式定名为《乾隆石经》——总共190块,是现存最完整的“官刻石经”。 不过,现在人不太读这个了,我每次也就是从碑林里过过道儿,瞟上几眼——其实大部分碑文都漫漶无存了,总共也没几块碑,也没剩下多少字了。这也就是今天提倡的国学的象征。

    经过十三经碑林,出持敬门,便进入与孔庙一墙之隔的国子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