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好父母你该如何爱孩子 > 第八章 不做莽撞的父母(2)

第八章 不做莽撞的父母(2)(2/2)

   美国科研机构在一项未成年人遭受体罚的调查指出:即使是每两周轻微体罚孩子一次,对孩子也会产生影响。同时,科学家相信,那些从没有受过或很少遭体罚的孩子,其智力发育要好得多,原因是家长采用教导的方式让他们改正不良行为,帮助他们建立正确是非观。

    未成年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健康心理形成的基础时期。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和动机,对他们进行体罚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无论孩子的家庭背景如何,体罚都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无论采取何种体罚方式(罚站、罚跪、关进“黑屋子”等),哪怕仅仅一两次,都会在幼小心灵里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

    父母以暴力形式对待孩子的错误,是将孩子视为“私有”的结果。一部分家长在传统封建思想作祟下,认为孩子是自己所生,自己想怎么对他都可以。往往孩子的一点点小事,招来一场“暴风骤雨”,事后,孩子竟不知道原因何在,更谈不上教训了。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还背负了**全部的希望和寄托。他们希望孩子有一个比自己更好的未来,因此也就信奉“严师出高徒”。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又打又骂,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惊慌不安之中,个性也受到压抑。

    这种暴力行为的结果,一方面会导致家长有威无信,另一方面将极大地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当孩子做出令父母失望或者生气的行为时,父母感觉到自己的威信受到了动摇,于是一场“狂轰滥炸”无法避免。一次、两次还挺见效,大人的话似乎也听进去了,出格的事也少了,但时间一长,旧病复发。因为简单、粗暴,必然疏于说服。孩子有了“错误”,不是心平气和地进行教育,告诉他错在哪儿,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该怎么办,而是不分青红皂白,要么打骂,要么剥夺游戏的权利、罚站。这种以罚服人的结果是孩子口服心不服,头脑里只留下痛苦的体验,却怎么也没有大人以理服人的印象。这种表面、虚假的威严永远也得不到孩子的信任。

    即使家长简单粗暴的行为使孩子改正了错误的做法,但是对孩子未来发展也会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效应。从长远看,多数孩子会表现为胆小、怯懦、孤僻、违拗,缺乏自信心、上进心,甚至出现说谎、行事粗暴的现象。我想,任何一个家长都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欺负小朋友之后,说出的理由竟是:我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对待我的。

    心理发展专家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几个“反叛期”:2—4岁为第一反抗期;8岁左右为第二反抗期;青春期为第三反抗期。处于这三个时期的孩子60%—80%都普遍存在着“不听话”现象。“不听话”现象既然在多数孩子中普遍存在,那家长就应以一颗平常心,冷静地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