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好妈妈培养优秀男孩的100个细节 > 第六章 德商,决定男孩一生的品格(4)

第六章 德商,决定男孩一生的品格(4)(2/2)

自己特别想要的东西,在家长不能满足的情况下,他就用“偷”的方式来得到;也有的男孩,对“拿”父母的钱,会感觉理所当然,他们认为家里的一切东西都是自己的,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偷”的行为。但是不管哪种原因,这都是不好的行为,妈妈要坚决把这种不良的倾向消灭在萌芽状态。

    而且,在处理这样的问题时,妈妈一定不能手软。要知道很多男孩都是因为拿了同学或者家人的东西,没受到什么惩罚,才会变得胆子越来越大。因此,只要发现男孩有类似行为,就一定要严肃对待,让他知道这样的行为会让父母和老师很生气,是不能容忍的事情。

    当然,严肃不等于打骂,妈妈在处理此类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因为单纯的打骂会给孩子过多的不良刺激,从而导致他无法理解错误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或者以后应该怎么做等等。

    当然,以上所说的男孩“偷东西”的现象,与他现阶段的心智不成熟有关,这种行为不同于**的“偷窃”行为,妈妈处理此事时,一定不要给孩子扣上“偷窃”的帽子。

    为妈妈支招:

    第一,男孩“拿”东西,妈妈一定不要给他扣上“偷”的帽子。

    前面说了,男孩“拿”东西的行为,与他现阶段的心智不成熟有关,如果妈妈因此轻易地给他扣上“偷”的帽子,会严重刺伤他的自尊心,容易给他留下心理阴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妈妈不要用“偷”这个字去定义孩子的行为。

    用“拿”别人东西来定义孩子的行为,也许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妈妈要知道,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尊心,如果妈妈在处理此类问题时,能够给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就能取得他的信任和认同感,从而消除他的对抗与逆反心理。

    另外,妈妈处理这类事情时,要针对具体的事情,而非人本身,更不要上升到品质优劣的高度。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男孩拿别人的东西或许仅仅是出于一种好奇心或冒险心理,比如他们心里有这样的想法——“我拿了别人的东西,只有自己知道,别人却不知道,这是多么刺激和神秘呀!”如果妈妈了解到孩子是出于这样的心理,从本质上并不清楚“偷盗”这种行为的卑劣之处,那么妈妈仅仅教育孩子不要再这样做就是了,而不能认为孩子品行不端。

    总之,妈妈明智的教育既能使孩子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又能让他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还有利于让他保持良好的心态。

    第二,处理男孩“拿”东西的行为,妈妈可以旁敲侧击。

    为了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妈妈在处理男孩“拿”东西的行为时,最好不要直接点明批评、指责孩子,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或许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