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正说成语 > 正说成语 第五章(7)

正说成语 第五章(7)(2/2)

希钦认为这样的评选具有很大的片面性,他对结果表示“不以为然”。而那些既没钱又没时间的普通老百姓,对谁入了“新七大”,则是不以为意的。

    正说成语之五○

    罄竹难书书罪恶

    **在讲话中用“罄竹难书”来形容台湾志工团体的贡献,再加上教育部长杜正胜出面辩解,曾引起全岛舆论一片哗然。

    “罄竹难书”最早出现于战国时的文献《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文中描述了乱世的各种异象,如天上的云呈现出怪异的形状,太阳有日蚀的现象,同时有两个或四个月亮一起出现,马的头上长出犄角,有人养出长有五只脚的雄鸡,母猪生下小狗等等,这些奇怪的现象“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意思是说,这些奇怪的现象,都是由于政治败坏所带来的乱亡征兆,而且这种征兆,多到用尽荆、越两地的竹子来写都写不完。罄:用尽;竹:古时用来刻写文字的竹简;书:写。罄竹难书是指把所有竹子做成竹简拿来书写,也难以写完,形容乱象之多。

    成语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事实(多指罪恶、罪状)很多,难以记录。如《汉书?卷六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公孙贺》中的“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是汉臣朱世安被诬陷下狱时,上书揭发丞相公孙贺父子作恶多端所用之语),《旧唐书?卷五三?李密列传》中的“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是隋代李密欲讨伐隋炀帝,檄文中用以形容炀帝罪大恶极之语)。

    用“罄竹难书”来形容罪恶之多,在历代的典籍中频繁出现,如:《国志八?魏书?二公孙陶四传第八》中的“绍之罪戾,虽南山之竹不能载”、《斐然集三十卷》中的“至于秦桧之罪,罄竹难书”、《宋史二百八十?列传第四十七》中的“别白贤不肖,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明史二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三》中的“忠贤大奸大恶,罄竹难书”,不胜枚举。

    千余年来的习惯用法,使得这条成语的涵义及其贬义的色彩已经确定,无庸置疑。我们现在一般不用它来形容做好事,但也有人引唐代皮日休《移元徵君书》中的“果行是道,罄南山之竹,不足以书足下之功;穷有谷之波,不足以注足下之善”这一几乎惟一的古籍来佐证“罄竹难书”的褒义色彩,其实这种“正身”,意义是不大的。

    和“罄竹难书”意思相近的一个词是“擢发难数”,是说拔下全部的头发也难以数清,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擢发难数”语出《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擢贾之发,以数贾之罪,尚未足也。”)

    面对大众的唾沫,杜正胜部长辩解说“是聪明的人才知道,才会用这句成语的原意”;面对杜部长的执拗,无奈的国民党立委李庆安也只得回敬一句“部长对教育的贡献真是罄竹难书啊”。

    真正“罄竹难书”的应该莫过于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所犯下了的累累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