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38. 提前准备(2/2)

下专业课和英语应按照怎样的标准去学习,才能把课程学深学透,在学习时如何合理地调配二者的比例。还要时常关注一下各个学校的招生情况,这些学校的研究生都招收哪些专业?有什么新增的专业?考试的透明度如何?是不是倾向于招收本校毕业生而外校生不易被录取?公费和自费的比例大致是多少?现在学校都有哪些比较著名的导师?你所感兴趣的那些学校,那些专业有哪些导师?他们的研究方向是什么?学术水平如何?研究成果有那些?如果你确定了想舀考的导师,就应该关注一下他的学术观点,很多学者的学术观点都有其独特性,而导师的观点往往是我们应试时解答相关问题的指针方向,这一点非常值得注意。还可以侧面了解一下他的脾气性格,兴趣爱好等等。

    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通过向本专业的老师请教获得,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自己去求索,比如访问各学校研究生院,看看各大学的BBS,登陆一些考研主题论坛等。还可以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本学科的学术期刊来关注一些学术动向,招生动态等。

    对于就业的问题也是一样的,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了,现在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观点,大学生“未毕业先失业”。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大学生不能清楚地看到,自己所学专业和社会需求之间是否存在差距,存在怎样的差距,也就不可能看到自己的缺陷在什么地方。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日常的观察和信息的搜集与积累来解决。

    我们可以在平时猾注意社会的需求状况,多了解相关的情况,多请教老师和学长,并据此科学规划我们今后的学习。花多少时间学好专业课?在专业之外还应该进行怎样的素质拓展?应该考些什么样的职业资格证书?应该参加怎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我们可以科学地规划各种学习和活动所占的时间,来达到最优的时间利用率。

    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你为获得机遇准备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