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艺术 第三章(4)(1/2)

    艺术 第三章(4)

    产生背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德国,各种政治思想、文艺思潮空前活跃,许多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对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美学原则提出了怀疑。他们认为,电影必须摆脱其他古老艺术的束缚和影响,成为独立的艺术,这种独立只有以它自身的特性为基础。他们看到电影最大的直观特性就在于能使静态的画面产生运动。因此,有几位画家首先进行了有益的实验。如抽象派画家里希特以一系列黑、白、灰三色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变化和跳跃为内容拍摄了《节奏21》《节奏23》《节奏25》;瑞典达达主义画家埃格林1921年在德国拍摄了《对角线交响乐》,在1924年又拍摄了《平行线》《横线》。

    这些一般不超过15分钟的短片,排斥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都是以线条规律性变化、转换的视觉形象为内容的。

    形成过程

    1925年起,德国先锋派电影开始走向成熟,先锋派电影运动的中心转入了法国。真正意义上的先锋派电影运动开始于法国人德吕克的艺术创作。他要求与当时的商业影片彻底决裂,要求以电影手段发掘人与物的特征美。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立体派画家莱谢尔和克莱尔等人的电影实验作品为代表,他们当时也把运动视为电影的本性,但与德国“先锋派”影片不同之处是,他们并不把手绘的图形的变化作雾现内容,而是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影像结合起来表现。他们的影片又称作“达达主义电影”、“抽象电影”或“纯电影”。

    第二阶段是以年轻的女电影工作者杜拉克、原籍西班牙的布努艾尔、舞台剧编剧和青年诗人阿尔托等人的实验性影片为代表。他们的影片受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表现人的潜意识,包括梦境、幻觉等,这种电影又被称作超现实主义电影。

    1929年后,法国电影的“先锋派”运动也转入纪录电影。

    主要观点

    1.戏剧表演上,先锋派反对以自然主义为特征的戏剧传统,强调发挥剧作家和导演的想像力以激发观众的想像力;非常重视演员的台词功夫,而对形体的要求超过以往任何戏剧团体。

    2.音乐创作上,先锋派主张采用整体序列、电子、偶然音乐等等所谓的“先锋派技巧”,认为先锋派必须“忘掉过去的一切而锤炼毫无先例可援的知觉力,抛弃过去留给人们的遗产去发现尚未有人梦见过的新天地”。

    3.歌剧创作上,主张打破旧有的模式,由此崛起了序列音乐、偶然音乐、微音音乐等名目繁多的反传统的新潮流派。

    对时代的影响

    先锋派运动的主旨是从电影的形象性和运动性出发,去扩大、挖掘电影的可能性,使电影最终成为一种独立的新艺术。但是“先锋派”运动的代表人物更多的是从形式出发,以自我为目的,因此也未产生巨大的社会效果。作为一次艺术运动,许多实验性影片在表演手法、镜头技巧等方面的探索,对电影艺术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其他领域的先锋派运动也为各个艺术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新思路和宝贵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