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历史 第一章(2)(2/2)

大的思想体系。孔德把比较研究作为探求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一个主要方法,并列举了比较研究的三种方式,这是对历史比较方法的最早的理论探索。这些研究和探索都是比较史学诞生的基础和背景。

    形成过程

    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比较研究作为一种系统的方法为历史学家所接受。1900年,在海牙召开了“国际比较历史学代表大会”,这标志着比较史学作为一个史学流派开始出现。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从事历史比较研究的学者是年鉴学派的创始人马克?布洛克。布洛克在1928年发表的《欧洲社会历史的比较研究》中,提出了较完善和系统的比较史学的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比较史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历史学家把历史比较研究的范围从欧洲扩大到全世界,更多地注意借用其他学科的概念和方法,在整个西方兴起一个比较史学“热”。1952年,联邦德国史学家阿尔诺和安内利赛出版了《比较世界史》一书,受到广泛欢迎。1958年,一些西方史学家在荷兰海牙宣布成立社会和历史比较研究会,并出版了《社会和历史比较研究》季刊。史学家还加强了在比较史学方面的国际合作,50年代以来的历次国际史学家大会都有比较史学方面的议题。1980年,在联邦德国召开了战后社会历史比较讨论会;1982年,在葡萄牙召开了比较历史社会学讨论会。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比较史学的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1966年,美国出版了两部比较史学巨著,轰动世界。一部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布莱克的《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历史的研究》,另一部是巴林顿?穆尔的《独裁与民主的社会起源》。

    主要观点

    比较史学认稳较双方要具有相似性,这是必要前提,也称作“可比性原则”。被誉为“比较史学之父”的布洛克曾指出,比较双方是否具有相似性,是决定可比性的前提,比较方法只有应用于地理上邻近,历史上处于同一时代的社会时,才是可行的。

    比较史学的“可比性原则”可以归纳为三点:

    第一,用来作历史比较研究的,必须是在社会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的两个以上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经过两个以上的不同发展阶段。

    第二,要符合各类历史比较研究法的要求,如就类型比较而言,所比较的事物,必须在同一类型中或同一层次上。

    第三,要把所比较的事物放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具体的比较。

    对时代的影响

    比较史学对当代历史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大多数史学家都认为,历史比较研究是史学进步的标志,因为它冲破了几百年来危害史学发展的地理上和方法上的狭隘主义,代表了当今科学走向综合的时代趋势,因此,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但是由于比较历史学家们总是根据自己是否熟悉来选择比较对象,方法上也过于简单,许多著作都是先陈述一个事实,再陈述另一个事实,最后以一个简单的结论概括异同,因此备受诟病。尽管如此,美国史学界对比较史学的前景仍持一种乐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