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红茶 第二章(2)(2/2)

峰、鹤峰、长阳生产的宜红茶,很受英商欢迎,成为国内著名出口红茶产品。《鹤峰县志》(清光绪十一年续修本)也有记载:“邑自丙子年广商林紫宸来州(注:清雍正改容美土司归流,建鹤峰州)采办红茶。泰和合、谦慎安两号设庄本城五里坪,办运红茶载至汉口兑易,洋人称为高品。”

    所以根据历史文献记载等各个方面可以推断,宜红工夫茶的诞生在19世纪中期前后。大量出口外销则在清光绪二年(1876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烟台条约》,把宜昌辟为通商口岸之后。

    据中国茶叶公司资料显示,1876年我国茶叶出口曾达213.2万担,其中红茶出口170.9万担,占茶叶出口总额的80.16%。当时由汉口出口茶叶57.4万担,其中红茶47.8万担,占出口总额的83.2%,其中就有大量宜红茶出口。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茶叶出口贸易极盛时期是1886年,当时我国茶叶出口达268.2万担,其中红茶200万担,占出口总额的74.6%,曾为我国换回6310万银元。1949年我国茶叶出口仅19.84万担,其中红茶出口只有1.65万担,只有1886年的0.825%,宜红工夫茶几乎全面停产。

    宜红工夫茶的收购、加工、集散中心五峰渔洋关,抗日战争前有茶厂十多家,1949年已全部关闭。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红茶才又有了销路。1951年中国茶叶公司宜都茶厂设立,9月建成投产。根据国家对外贸易的需要,1954年以来,在宜昌、恩施两地区及湖南石门改制红茶,扩大宜红工夫茶的生产,并且新发展了大片新茶园,建立国营茶场,如宜昌的邓村茶场、鹤峰的走马茶场等。后来又大量发展集体所有制的社队茶场,到1959年,宜都茶厂收购加工出口宜红工夫茶已达到3.9万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