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美丽彪悍的斗士(1/2)

    美丽彪悍的斗士

    重庆媒体报道,重庆南岸区一个废弃水库因建筑施工正在逐渐干涸,生活在水库中的上百尾野生叉尾斗鱼面临生存困境。据说,这种鱼在当地野外很少见,国外有人出高价收购,在国内却不受重视。两名网友为此发起“救救南岸野生斗鱼”活动,希望能为这些野生斗鱼找个新家……

    许多人大概都是第一次听说“叉尾斗鱼”这个名称,以为是什么珍稀鱼类,看了照片后才恍然大悟:“这不是我们那里的菩萨鱼、烧火老头儿、三闷婆、坦闷、广皮、婆婆鱼、狮毛鱼、手巾花、彭皮潲、花兰里鱼、奇刹婆、九尾娘(似乎各地都有自己的叫法)……吗?我们那里的池塘、稻田、水沟里到处都是,我们小时候都抓它们来玩过的。”大家纷纷嘲笑这则新闻是炒作,有一个网友还留言讽刺说:“大惊小怪,我们家大把的,要不要去我们那里买啊,一毛钱一条就叫你倾家荡产。”

    这些留言的网友来自广东、广西、福建、江西、香港等地。在华南地区,叉尾斗鱼的确非常常见。这是一种小鱼(身体可长到大约6~8厘米),肉又难吃,抓来只是让小孩儿养着玩的,住在乡镇、农村的小男孩儿大都抓过、养过它,构成了儿时记忆中有趣的一部分。它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一则在野外容易抓到,不用花钱买;二则容易养,用一个罐头瓶子就能养,苍蝇、蚊子、蚯蚓、小虾、小鱼什么的它都吃,饿上一个月也死不了;三则长得好看,雄鱼长着红蓝相间的条纹,发起威来更是艳丽,算得上是华南最漂亮的野生鱼;四则其雄鱼极为好斗,把两条雄鱼放在一起,它们会斗个你死我活,所以要单独养。在鱼缸前放一面镜子,雄鱼也会对着自己的影子不停地发起攻击。这种鱼在闽南、台湾的俗名叫“三斑”,我们那里的小孩儿又叫它“打铁皮”,大概就是形容其好斗的性格。

    也因为这些,叉尾斗鱼成了继金鱼之后被引入西方的第二种中国观赏鱼。现代生物分类学之父、瑞典人林奈在1758年出版其巨著《自然系统》第10版时,首次对它作了科学描述,并定下了沿用至今的拉丁文学名。林奈可能只是见到标本。它首次被引入西方是在1869年,法国驻宁波的领事馆命令一名法国官员带100条叉尾斗鱼回国。长途跋涉之后,有22条活了下来,其中的17条给了巴黎著名的育种家卡蓬尼尔(Pierre Carbonnier),由他成功地进行了繁殖。这是第一种被人工养殖的淡水热带鱼,从那以后,它在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