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东南非洲 > 第五站 索法拉省(Sofala)(9)

第五站 索法拉省(Sofala)(9)(1/2)

    第五站 索法拉省(Sofala)(9)

    1893年,定居于马普托的华侨为52人,这个数字在1903年上升至287人;1900年,定居于贝拉港的华侨为84人。在早期闯荡莫桑比克的华侨中,值得一书的是具有开拓精神的先驱人物谢三(葡语:Ja Assam),他是一名木匠和建筑技师,当他在马普托市做出一些成绩后,将自己的一块土地无偿捐献出来,正是这个地方,马市的华侨于1903年集资兴建了中华会馆(Chinese Pagoda);也正是这个地方,后来扩建了中华小学并成为华人社会的凝聚地。

    同独立前的洛伦索─马贵斯一样,贝拉也是早期华人华侨闯荡并定居于莫桑比克的主要城市之一。早在19世纪末期,这里已是侨胞聚集的地区,他们于此开店经商,从事屋宇建造或木器制作,另有部分华人在葡人开设的“马尼卡─索法拉”公司的糖厂和矿井打工。1917年,生活在贝拉市的华人侨胞集资兴建了致公堂,也就是现在被莫桑比克人所称呼的华人俱乐部,使之成为同胞们联谊、议事和娱乐之所。这座由华人自建的俱乐部采用新古典主义样式,曾是贝拉最漂亮的建筑。

    笔者在马普托收集华侨资料时,采访了莫桑比克中华协会现任会长黄类斯先生,黄类斯出生于莫桑比克,少年时被父亲送进贝拉市的中华小学,学习中文和葡萄牙语,他的汉语基础就是在这里打下的。黄会长告诉笔者:现在的Agostinho Neto小学原身就是中华小学,实行中、葡双语授课,学制为6年;中华小学旁边是致公堂,从这两栋建筑的中间穿过去,可以看到在致公堂的后面还有一座被人称为“老板堂”的旧楼,有不少华人因经济拮据而借住在这里;与致公堂同排的还有中国人自建的餐厅。贝拉市中华会馆所属的这些建筑在莫独立后悉被没收充公。几经周折,致公堂现成为贝拉城市档案管理处。

    初现繁荣的1940年

    据中华会馆会员牌所示,截至1940年,马普托市已有华侨500多人,这是一个比较保守的数字。这时的马普托已显露出一个港口城市的规模,处在一个稳定发展的阶段,从最初的华工来此斩榛除棘、开荒垦地到此时的华侨建造楼房、繁荣市场,可以说华人华侨是马普托早期的开荒牛,为马市最初的市政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提及莫桑比克的历史,除葡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