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国宝在海外 > 刻在兽骨上的历史

刻在兽骨上的历史(2/2)

室里,直到解放后“三反五反”运动时才被发现,埋藏物**有明义士旧藏古物29457件,其中甲骨8080片;明义士收藏甲骨的最后一部分,先后两次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被发现共20364片。

    最早在中国开始购买甲骨的日本人是在天津《日日新闻》报担任主笔的西村博。其次是三井源右卫门,在罗振玉派人到安阳搜集甲骨之前,他就派专人到安阳收购甲骨,他先后共搜购甲骨约在3000片以上。与鲁迅、郭沫若等人交往很深的日本东京文求堂主人田中救堂早在1905年也买到了100片甲骨。当时在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的林泰辅见到后即买了10片。此后,林泰辅还亲自到殷墟收购,陆续买到600多片甲骨。

    郭沫若在抗战前旅居日本时,曾访问过多个收藏甲骨的日本公私学者,在他的《卜辞通纂·自序》说,日本他所见到共见到甲骨3000多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三省,在这期间,被日本强行抢走的文物不计其数,其中就包括数量众多的甲骨。日寇占领安阳时,曾于1938年春至1943年,多次组团到殷墟盗掘,出土了大量的甲骨、铜器、玉器、白陶器等珍贵文物,其间盗走的文物难以计数。根据日本学者的统计,日本先后购到甲骨的学术单位约有三十多个,私人收藏家也在三十个以上,如以这些公私收藏情况为准,流散到日本去的甲骨总数至少在12000片以上。时至今日,考古界还流传着“安阳殷墟虽在,但要去日本看甲骨文”的说法。

    国宝内涵

    汉字是民族文化的“脊梁骨”,是民族文化之根。甲骨文是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出自殷墟,所以人们又称为“殷墟文字”,其内容大都是卜辞,故又称“贞字”。甲骨文是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陶器刻画符号的基础上,经过二三千年的孕育、萌生和发展,到商代形成为一种相当进步、相当成熟的文字。

    在安阳殷墟发现的甲骨文大约有4500个单字,能够成为一种新的文字体系。从已识别的1000多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跟后代汉语言文字一致,展现出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也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具有应用和艺术的双重性。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是一种形神兼备的成熟文字,可称上是书法。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对后世篆刻的用笔用刀产生了很大影响;结字均衡对称,显示了稳定的格局;章法上虽受骨片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仍表现了镌刻的技巧和书写的艺术特色。甲骨文奠定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形式,是古代书法艺术迈出的第一步。“甲骨书法”现今已在一些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中流行,足以证明它的魅力。

    对甲骨文研究颇深的“甲骨四堂”之一的董作宾老先生把甲骨文字风格的衍变做了较为详细的考证,他认为,甲骨文字有契刻体与笔写体两种书体的特征,大体上说,是由契刻体向笔写体方向发展的。同时把甲骨文的形成时期分为了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甲骨文书写风格迥异,由粗犷豪放到生动秀丽,由幼稚柔弱到严肃工整,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风采。在历代书法家的墨迹里,没有一丝甲骨的文风,与当今传世的书法完全不同,也可以称之为书法大家新秀。

    甲骨上文字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商代社会的诸多方面,有几十个类别之多,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还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它同时反映出了商代占卜之风的兴盛,占卜是当时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朝廷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和卜官。王室贵族上自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无不求神问卜,以测知吉凶祸福以决定其行止。有刻辞的甲骨,都作为国家档案保存起来,堆存在窖穴之中。因此甲骨上的卜辞成为研究商代历史的第一手材料。

    甲骨文所反映的时代,是商代国王盘庚将国都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起,到商代最后一个国王为止,在此期间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历史。甲骨文上记载的大量的商代的历史史料,就是商以前和商以后的好多古史上的问题,也可以从这里探求而获得解决。随着甲骨学研究的日益深入,上古社会的许多不解之谜被学者们一一破译。

    国宝价值

    甲骨文的文字已经达到基本成熟阶段,具有一定体系并有比较严密的规律,刻画精湛,内容丰富,对中国古文字研究有重要作用。它早于青铜铭文的古文字,与埃及的纸草文、巴比伦的泥版文书等同为人类社会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但是纸草文字和泥板文书都已失传,甲骨文更是显得弥足珍贵。

    商代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纪录,被誉为“千年神甲、文字始祖”。学者王国维对甲骨卜辞中所见的商代诸先王、先公,对照《史记》记载作了详细的考证,证实了《史记》中《殷本纪》的可信性,从而把中国有考据可信的历史提早了一千年。从一片殷商甲骨上文字的发现和认定,由此发展到肯定了一个距今3000多年、长达600多年的朝代,是非常了不起的发现。

    如今甲骨学已成为一门蔚为壮观的世界性学科,从事研究的中外学者有500多人,发表的专著、论文达3000多种。迄今为止,甲骨文仍然是我国最古老而又有科学体系的文字,其形体结构和字体变化,对于古文字学来说,诸如检验汉字的“木六书”理论和考察汉字的本源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对历史学、文字学、考古学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甲骨文收藏意义

    甲骨文自发现以来备受世人关注,由于其内涵丰富,100多年来,绝大多数面世的甲骨都已归属于官方学术研究和世界各大博物馆,民间遗存已是凤毛麟角。解放前的国内混战,使得一定量的甲骨文在私人手中珍藏。2004年7月4日,我国崇得拍卖行首次拍卖了来自私人收藏的甲骨文,这20片殷墟甲骨文是公认的第一批由学界保存并流传有序。

    甲骨上文字的多少,代表着其品质的高低,拍品的20片甲骨上文字较多,约150字,其中8片较大者是甲骨文中的珍品,甲骨表面光洁圆润,黄灰色的骨面上略带细微的纹理。上面雕刻的字迹古拙而风格豪放,字形大小错落,生动有致,各尽其态,富有变化而又自然潇洒,是典型的商王武丁时期的甲骨文风,历经数千年能完好保存至今已经十分难得。此次竟拍最终以5280万元的价格成交。

    甲骨文拍卖以前引起了一番争议:拍卖甲骨文是否违法。经过调查发现,国家对甲骨文是否能够进行拍卖是根据个人收藏时间确定的,如果在建国前购得或代代相传而得,应该划归流散文物,可拍卖;如果是建国后出土,则属于违法获得,不能拍卖。

    专程从美国赶来的洛杉矶加州大学亚洲语言文化系教授周鸿翔这样评价,甲骨文的文化价值高,是难得的瑰宝,但是对于它的价值公众一直没有直观的认识。此次以5280万元的天价成交,使公众形象地认识到甲骨文和传统文化的重大价值,更加有利于文物保护。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先登先生对于这次拍卖的结果相当满意,他说:“甲骨文拍卖这也许是绝无仅有的一次。这20片甲骨文的未来增值潜质不可限量。”

    同类国宝

    解放前期,在湖南长沙东郊的一个子弹库里,盗墓分子发现了一座楚墓,他们从古墓里盗掘出土了楚帛书(或称楚缯书)。这件国宝出土不久就落入在长沙雅礼中学任教的美国人考克斯(又译作柯强)手中,1946年被考克斯从上海带到美国。然后又几度易手,现存放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长沙子弹库帛书反映了浓郁的楚文化的气息:画面鲜活,结构奇诡多变、轻松。楚帛书是写在一幅宽度略大于高度的方形丝织物上。帛书周围的各种鸟兽,更加烘托出中间文字的神秘、诡奇的楚风。它是目前出土最早的古代帛书,虽只有900多字,而内容丰富,对研究战国楚文字以及当时的思想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各国的文字各不相同,而楚帛书中的文字则是当时未统一以前的字迹,它对于考察研究楚文向秦小篆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