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序言(2/2)

布在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仅在大英博物馆就馆藏中国文物2.3万多件,其中不乏国宝级的珍品和绝品。面对如此光彩夺目、数量众多的中国古代艺术瑰宝,我们在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杰出创造力感到自豪的同时,也为国宝流落海外而感到痛惜。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流失国宝的回归工作。从政府到民间,都在对流失到海外的文物进行调查。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200多座博物馆中,中国文物不下百万件,均是文物中的精品。保守估计,国外民间收藏的中国文物数量是博物馆所藏的10倍。如果加上20世纪80年代以后盗掘走私出境的文物,流失到海外的文物数量相当可观。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民间组织、企业在全球各地追索和赎买流失海外的文物,并取得了一些成绩,现阶段,我国促进文物回流主要是通过政府讨还、市场购买和友人捐赠三种方式。

    政府讨还文物是我国文物回流的官方渠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各大博物馆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和收藏流失文物的海外机构联系,希望能够有效的促成文物的回流。无论是从联合国制定的法律还是世界各大博物馆的态度来看,能够真正达到我国所期望目标的路还很艰辛,也是现阶段最难以成形的回流方式。

    市场购买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文物回流手段。如今文物在市场可以自由流通,国家可以有选择的通过市场把珍品级的国宝有效的回收到博物馆。但这种国宝回家方式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国家划拨的资金是极其有限的。当流失海外的米芾真迹《研山铭帖》2003年露面的时候,国家以2999万元的高价拍卖得手,但这几乎是当年抢救海外流失文物基金的全部。

    民间捐赠也是近几年来文物回流的一种方式,但毕竟具有这样崇高境界的文物持有者还是少数,能够回流的文物数量实在有限。

    本书记述了不同时期不同方式流失到海外珍宝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期待透过国宝不平凡的经历,帮助读者认识流失海外的国宝,也为这些艺术珍品回归故里尽一份绵薄之力。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愿国家更强大,愿民众之心更凝聚,愿所有的流失海外的国宝能够早日“魂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