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困惑 > 八、“海归”缘何成了“海待”

八、“海归”缘何成了“海待”(1/2)

    八、“海归”缘何成了“海待”

    海外归来的留学人士一般被称为海归,也有人戏称为“海龟”。曾几何时,“海龟”人士是国内企业和公司抢手的热门人才,各大公司不惜重金聘请他们,而这些“海龟”也篡而沽,只有足够多的月薪他们才会加以考虑。但是,好景不长,“海龟”的辉煌时期一去不复返了,于是,“海龟”便成为了“海带”(海待)。

    20世纪初期,留学归来的人在中国的社会上,是一个被光环包围的集体,有留洋经历成为了他们的资本,使他们可以无条件地接受他人的羡慕和追求。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种情况依然持续升温,留学归来的人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政治上都享有特殊的待遇,因为他们放弃了国外优厚的条件,毅然回来报效祖国。而在专业知识的层面上,他们则被看作是先进知识和先进技术的领导者,是能让中国的科学技术超越世界先进水平的主力军。这些外语倒背如流,拥有国外文凭,甚至有外币存款的优秀人士,在中国的社会中,前途可谓一片光明,颇有“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意味。

    当中国闭关锁国的时候,当中国和国外的社会发展出现了天壤之别的时候,留学归来的人拥有的特殊地位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于是这些供不应求的人才,在社会之中被神化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但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步步地深入,中国社会不断与国际接轨。随着国际之间的贸易流通,留学归来的人数逐渐增加。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海龟”们发现,如今回国之后不再有热情的目光,他们的地位开始下滑,他们同样也要面临普通人的就业压力。先不说“海龟”们的感受,连社会也有点对此表示不适应,昔日的香饽饽,如今沦为了待业者,媒体也对此十分关注,因为“海龟”变“海带”是一种社会心理巨大反差的表现。

    中国社会长久以来都对留学归来的人加以厚爱,而这些洋硕士、洋博士也乐意接受国内的优厚待遇,大有凤尾不成,鸡头舍我其谁之势。留学归来的人对工作是十分挑剔的,做学术的非国内一流的大学、中科院不去,学商业管理的,如果不是大公司或政府高层部门不去。其实他们这样的做法也并非自抬身价,而是他们确实有能力和基础。

    “海龟”在国外有机会学到很多在国内学不到、接触不到的知识,使他们有了更丰富的经验。当他们回到中国准备开创自己的事业时,也会比普通人视野广、知识新,起点也就比别人的高,而这些都是他们自抬身价的资本。发达国家的基本生活水平比较高,这也决定了“海龟”对基本生活水平的要求。他们希望回国之后的物质生活不能出现较大的差距,所以对普通待遇的工作也不会考虑。这些花了大量的金钱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