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困惑 > 三、减负,减得学生、学校两败俱伤

三、减负,减得学生、学校两败俱伤(1/2)

    三、减负,减得学生、学校两败俱伤

    考试结束了,假期到来了,但对大多孩子来说,休息玩耍都还只在梦中出现,望着如火如荼的辅导班,孩子们早起奔波的身影,减负的热潮再次袭来。

    对老百姓来说,减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把去年的减负报道拿来,更改下时间,安排在今天的新闻中也未尝不可。任是减负的叫声喊破了喉咙,这“负”也没减少到哪儿去,依旧在减作业上打转转。自然,孩子们还是像从前一样辛苦,一样被动的学习。即便一些地区在减负的声浪中,干出了几件实事,例如取缔了课外补习班,为孩子设置综合发展的课程,改革教学方法,但用不了多久,随着减负声浪的消退,补习班重又开放,课程也被数理化等“正科”取代,老师们也重又换上搁置了一段时间的填鸭式教学。学生们刚想借着减负的机会,做些平时没工夫做的事,研究下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没想一切又恢复常态,作业又多了起来。

    快乐教学的口号喊了很多次,为书包减肥的运动也开展了不少回,可一切的一切似乎并没有多大改变。素质教育就像在水一方的伊人,“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人人向往,又人人求之不得。这让减负的话题一时间陷入了相当尴尬的境地:提吧,有人响应,无人遵循;不提,素质教育又无以开展。在学校核学生间,减负就像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曾有报纸满怀信心地询问中学生对减负的看法,其结果让人吃惊不已:很多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都表示,他们根本不在意是否减负,他们只想着要怎样才能在高考的厮杀中不被淘汰出局。虽说在各界人士的努力下,一些学校已卸掉了升学率的负担,不会向学生施加过多的压力,但懂事的学生不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比着多做题,小心地估计着好友的分数,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别人赶超上来,落在了后面。

    作为减负计划中最直接的受益者,孩子们真挚的语言最能反映实际的情况,他们既不像推行这项措施的官员那样,为夸耀政绩,夸大减负的收益;也不会像望子成龙的家长那般,提起减负,苦大仇深。他们的心里话,最值得为中国教育未来劳心伤神的各位专家官员们仔细聆听。

    关于素质教育的好处,在大街上随便抓个人出来都能列举出不少,什么可以促进人全面发展,培养少年儿童健全的人格,尽最大可能地挖掘出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健康成长。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英列一处,高低优劣,一目了然。可人们一边念叨着素质教育的好,一边死死抱住应试教踊放,若让他们做个二选一的选择题,他们还是毫不犹豫地的奔向了应试教育。如果说,应试教育的人气是大腿,那素质教育的就是胳膊,就目前的请示看来,胳膊拧不过大腿,如果非要强拧一把,到头来,还是胳膊最吃亏。

    学生和学校都没从减负中获利,反而都受到了不少伤害。

    一直以来,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太习惯抱着功利的心态来学习,这就不可避免地犯下舍本逐末的错误。学习被简单粗暴地等同于应付考试,老师为考试教,学生为考试学,如果将知识比作食物,一个在竭尽所能地灌,一个用了全力地吞,所谓优秀的学习方法,也在不知不觉中变质腐坏,创造性的思考被熟练操作既有定理,一字不差的背诵出知识要点取代。

    我们嘲笑古之读书人的酸腐和不咒通,孔乙己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只是大家在笑话孔乙己之迂时,却想不到不会思考的自己也没好到哪儿去。中国教育“聪明务实”,总能适时地从历年的升学考试中,摸索出规律,把握住动向,然后制定出所谓“宝典”、“套路”,如大内高手般,以不变应万变,一招鲜,吃遍天。而所谓的教育专家学者往往都有一双押题圣手,在大考即将来临之际,出版各种考试秘籍,悉心教授学生们应付考试的窍门,如什么“不会选的就选B,B为答案的概率高”等等。市面上,很少见培养孩子“德体美劳”的教辅读物,一眼望去,都是针对高考而设的读物。

    国家的法定节假日,也是补课的大好时机,虽然很多老师也都希望借此机会放松身心,可无奈各个学校的升学竞争都一年猛似一年,你10月3号开始补课,我让学生10月2号到校,恨不得变一年的365天为456天,既然孩子们的智商都相差无几,就只能通过增加学习时间,来实现成绩的大进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看着一纸纸禁补课通知,校领导们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在学校中设立所谓的“新校”,把“补习班”的招牌拿下,挂上“青少年智力研发中心”的牌子,继续补习。为了预防万一,一些学校还影印出“我迫切希望在周末到学校进行学习,望老师批准”的补课请愿书,发给学生及其家长,要他们在上面签名,以示补课的决心。每个学生都明白,学校表面说着“补课自愿”,实际上补课要求一提,就暗示着“每个人都要来”,若哪个不明就里的真把“自愿”二字当回事,可就惨了,免不了被老师领导拉去进行车**战般的教育,弄不好还一请家长,管你乐意不乐意,最后都得乖乖地来补课,否则就是和学校的前途够去。

    在没有“减负”的日子里,学校可以正大光明地补课,学生也可以堂而皇之地参加补习班,“减负”提出来了,补课还要继续,领导们反而要多花精力在“补课”的包装上,怎样将国家明令禁止的事情,化装成“名正言顺”,同样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在应试教育的大旗下进行应试教育方便,在素质教育的风潮中,坚持应试教育就有些难度了。一些学校只能绞尽脑汁思量对策,于是乎,就有了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校表面看来很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设置了美术、音乐等多姿多彩的兴趣班,开设了各样的兴趣活动课,甚至专门开立了兴趣辅导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