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天堂 地狱 战场 > 内容庞杂色彩鲜明的美国文学(4)

内容庞杂色彩鲜明的美国文学(4)(2/2)

剧本,但都缺乏文学价值。1915年以前,商业化倾向严重,多数剧作可以用“挤人眼泪、逗人乐、吓唬人”几个词来概括。在此后的25年里,美国的戏剧赶上了世界水平。大学里设立了戏剧课,小剧场雨后春笋般出现,一洗戏剧界浓厚的商业习气。百老汇本身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奥尼尔是新戏剧运动的主力。他的特点是把枯燥乏味的日常生活与美好的梦想加以对照,同时用大胆创新的戏剧手法表现出来,以达到哲理、心理的高度,代表作有《天边外》(1920)、《哀悼》(1931)等。当时还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剧作家,有的用新奇手法揭示机器对人的压迫,有的用爵士乐般喧闹的节奏表现下层社会复杂多样的生活,有的写出了有心理深度的社会批判剧,有的通过小人物日常生活发掘善良、优美的人性。这个时期是美国戏剧的“黄金时代”。

    美国的文艺批评一向不算发达,19世纪只有爱伦·坡和亨利·詹姆斯在理论批评方面有一些创见。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自由派批评家布鲁克斯(1886—1963)抨击粉饰现实的“斯文传统”,为新文学的出现摇旗呐喊。他在重新评价美国文学传统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有助于美国文学界确立自信心。门肯(1880—1956)是一个勇猛的偶像破坏者,他在横扫旧的偏见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新的偏见,但是他在为现代文学扫清道路方面作出了贡献。20年代前后占统治地位的文艺批评是“新人文主义者”,他们尊崇古代的理性传统,提出“自我节制”的口号,实际上是反对新文学的发展。由于是文艺批评中的倒退现象,因此没有多大影响,30年代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这些左翼批评家批判资产阶级文学,尝试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美国文学传统,学习前苏联文学经验,扶植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不久因为形势发生变化而中断。4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50年代,最有影响的文艺批评流派是“新批评派”。这一派的批评家摆脱了过去仅仅介绍背景知识与发挥个人印象的批评方式,注重对文学作品本身进行精密分析,在现代诗歌的分析上有其独到之处。但这一流派总的倾向是忽视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割断作品与历史、社会背景的关系。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以后文学。1939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空前,战争中发生的事,如600万犹太人被屠杀,原子弹在广岛爆炸等,使美国知识分子感到震惊。他们对文明与进步的信念发生了极大动摇。他们怀疑人性是否还有善良的一面,也感到人难以控制自己制造出来的巨大物质力量。20世纪50年代,在“冷战”、麦卡锡主义和朝鲜战争的背景下,文坛趋于沉寂;六七十年代,经过越南战争、民权运动、学生运动、女权运动、水门案件,文坛活跃起来,出现了一批爱思索的作家。在他们眼里,美国的社会变得十分复杂,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产生了混乱。对此,作家们普遍感到不知怎样解释这样的现实,于是便通过怪诞、幻想、夸张的方式,再现生活中的混乱、恐怖和疯狂。他们表现的是没有目标与方向的梦魇世界,他们讲的是支离破碎的故事,写的是“反英雄”、甚至是不完整的形象。这个时期,文学作品中对**(包括同**)的描写也更为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