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天堂 地狱 战场 > 内容庞杂色彩鲜明的美国文学(3)

内容庞杂色彩鲜明的美国文学(3)(2/2)

格再也不能准确反映这时的社会面貌与人的精神面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最初10年为孕育新的风格、新的流派作了准备,欧洲的现代派文艺也不断被介绍到美国。因此,现代派文学开始在美国兴起。

    19世纪下半期美国的诗歌处于过渡阶段,继惠特曼之后,这一时期只出现了一个重要诗人——艾米莉·狄更生(1830—1886)。她一反浮夸的浪漫主义诗风,以不规则的韵律、奇特的对照和自由的联想,打开了通向美国现代诗的道路。1912年,《诗刊》在芝加哥创办,标志着现代派文艺的开始。《诗刊》的头3卷里,出现了艾·李·马斯特斯(1868—1950)、艾·洛威尔(1874—1925)、桑德堡(1878—1967)、沃·斯蒂文斯(1879—1955)、韦·林赛(1879—1931)、亭卡·威廉斯(1883—1963)、庞德(1885—1973)、玛·莫尔(1887—1972)等人的作品。这些人后来都成为美国有成就的诗人。其中有意象主义者,有接近劳动人民的芝加哥诗派,有20世纪的田园诗人,有新的乡土主义者,有抽象——哲理派诗人。他们的共同点是表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越来越突出的人的异化,并或多或少地流露出彷徨和悲观的情绪。即使是田园诗,弗罗斯特笔下的新英格兰风光也笼罩着疏远、陌生与死亡的阴影。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作是艾略特的《荒原》(1922),这首诗为西方现代社会提供了一个象征性的比喻。

    奥尼尔(1888—1953)是现代主义在戏剧方面的代表人物,受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的影响,他对美国社会的合理性持怀疑态度,创造了美国现代的悲剧。在小说方面,格·斯泰因(1874—1946)与舍·安德森(1876—1941)开创了美国现代派小说的道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几年之后,对这次战争的厌恶情绪开始在文学上有所反映,“迷惘的一代”就是其中的代表。“迷惘的一代”的作家大多参加过这次战争,他们普遍有一种被欺骗、被出卖的感觉。他们不再相信虚伪的道德说教,而以玩世不恭的态度来表示自己的消极抗议。海明威(1899—1961)的《太阳照样升起》(1926)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有些作家虽然没有参加战争,如“爵士时代的歌手”菲茨杰拉尔德(1896—1940),但他的情绪是和“迷惘的一代”相通的。海明廷菲茨杰拉尔德等作家唱出了幻灭的哀歌。稍晚的托马斯·沃尔夫(1900—1938)在短短的10年间写出了好几百万字的小说,其中的主人公都是他自己,主题是不断寻求连作者自己也不甚清楚的目标。

    这个时期传统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仍然不断出现,并且有所发展。德莱塞在这个时期的作品,如《**瓤曲》(1912,1914,1947)和《美国的悲剧》(1925),对现实的反映和批判越来越深刻。辛·刘易斯(1885—1951)的《大街》(1920)粉碎了“村镇是美好的世外桃源”的神话。他后来的作品对商业、科技、宗教界的问题都作了揭露,他所塑造的巴比特成了庸俗、浮夸、讲求实利的中产阶级的典型人物。女作家薇拉·凯瑟(1873—1947)以歌颂拓荒者开始,进而判批金钱势力,后来又从历史中去发掘现代美国所缺乏的精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