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手机诈骗:骗你没商量(2)(1/2)

    手机诈骗:骗你没商量(2)

    骗子们常用的第一招就是:“朋友”点歌实际自己付款。

    “您的朋友13××××××××× 为您点播了一首××× 歌曲,以此表达他的思念和祝福,请你拨打9××××××× 收听”。笔者的朋友张小姐收到这条短信后,发现上面的“朋友”号码是陌生的,自己手机的电话簿里面根本没有这位朋友的号码。她以为是一位很少联系的朋友为自己点的歌曲,于是马上按照上述号码回拨听歌。歌曲顺利播放了,但是电话另一端最终还是没有说明是哪位朋友点的。

    张小姐在听完歌曲后交电话费的时候,发现当月的电话费上多了6元的“信息费”,经归询后才知道是提供歌曲的该服务商扣除的。对此,张小姐非常生气。

    据知情人士透露,一些不规范的SP(服务提供商)以这种新的手法骗取用户的信息费。所谓的“朋友”纯粹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因此,凡接到此类点歌信息时,读者最好慎重“收听”。

    骗子们常用的第二招就是:“未接来电”的诱惑。

    笔者最近屡次接到未接来电,总是响两声然后就挂断,因问者要经常与出版社联系的缘故,所以毫不犹豫就按照那个未接电话的号码拨了回去,发现对方原来是非法“**彩”电话。更有甚者,有一次,笔者的手机忽然响了两声然后就挂断了,笔者拨打后发现是长途号码,笔者开始还以为是朋友的手机,谁知道回拨后对方竟然转到台湾的一个收费声讯台上去了。收费声讯台用如此损招来招揽客人,还让笔者为此付出了高额的长途话费,对此事笔者十分恼火。

    很显然,这是不法分子设置陷阱的“新招”。运营商客户服务部门的人士说,这些“未接来电”欺骗性很强,表面上看是普通的手机号码,实际是不法分子私自设置的自动语音呼叫系统。还有一些不良的SP擅自向用户发送聊天交友短信,短信的内容装作是“老朋友”发出的,目的在于欺骗用户回复或者定制服务。因此用户应加强鉴别,在未明确对方身份时最好不要回复。

    骗子们常用的第三招就是:用丢失的手机骗取充值卡密码。

    北京的卢小姐用的手机号码是中国移动神州行号码。她在公交车上的时候,手机不慎被偷了,当时还剩话费近300元。于是甩打1860热线要求挂失该号码,由于没有储值卡密码,挂失未能成功。

    几天之后,卢小姐的一名老乡收到了用卢小姐旧号码发来的一条短信,短信里面说:自己现在手机话费余额不足,身上的钱又不够,请老乡帮忙购买一张100元的充值卡,将密码发过去充值,事后再还钱。幸好卢小姐几天前已经将手机丢失的事情告知了这位老乡。这名老乡马上打电话询问卢小姐,才知道原来是那个不知名的手机“新主人”用这种招数骗话费。这位新主人真是胆大,盗了别人的手机,还敢利用别人的手机号码继续行骗。

    移动客户服务中心有关人士说,神州行、大众卡等预付费品牌,由于不需要登记用户身份资料,密码是唯一能够证明用户对此号码所有权的凭证。在办理报停号码的时候,务必出示密码才能办理。因此预付费卡的用户应注意妥善保存密码资料,并且在开通号码后,尽快把初始密码改成自己设置的号码。

    骗子们常用的第四招就是:利用手机电话簿里的号码骗取钱财。

    湖南的宁先生曾经遇到这样一件事情,春节前夕他在坐火车回家的途中,手机被偷了。他回到家后,父亲告诉他,一天前接到一个从北京打来的陌生电话,称是宁先生的同事,宁先生在上班途中发生车祸了,现在医院里急救,要宁家往一个指定的银行账户汇款2万元。这个陌生人还催促宁先生的家人,要马上汇款,因为医院现在等着,款项到了才能动手术。

    幸好宁先生的父亲头脑非常清醒,马上打电话到宁先生的公司,公司的人告诉他,并无此事。宁先生听后非常惊讶。细想之下,才知道可能是偷自己手机的人,在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