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信仰的力量(1)(2/2)

家、原机械工业部的顾问,他在2003年12月25日因病去世,享年86岁。后来,阳早被埋在了他生前精心照料的那些奶牛的牛圈旁边一棵小松树下。当时,中国的国家领导人都通够同形式,对阳早的去世表示了沉痛的哀悼。韩春还执意在阳早的讣告上添加上一句评语“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韩春说:“我们在中国呆了一辈子,不是为养牛而来中国的,是为信仰而来。”

    韩春和阳早为了让中国人喝上牛奶,在中国养牛57年,把他们最美好、最宝贵的青春岁月,都贡献给了他们的第二故乡中国。韩春有一个很平常的中国名字,可是她却是一位不平常的“外国人”。

    另外一位把中国当做第二故乡的美国人,是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的老人慕林艾。1902年,慕林艾的双亲以传教士身份来到了中国,他们在山东的聊城修建了双街教堂,还成立了教会,同时还要负责教会的工作。他们在中国先后生育了5个孩子,两个男孩3个女孩,慕林艾排行第四,出生在1917年8月11日。

    旧中国留给慕林艾记忆中最深的印象就是,战乱、贫穷、瘟疫和苦难。在她8岁那年的一天,她和父亲慕鸿恩到集市上去买菜,她看到一个农民拉着一个衣服十分破烂、年纪和她相仿的小女孩,蹲在集市边上,在小女孩的头上还插着一根草,女孩正低头哭着。

    慕林艾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就问父亲,父亲告诉她说:“他们可能是父女俩,像这样一般都是因为太穷,家人便把她卖给别人,不管买家的男人有没有残疾,年龄有多大,被卖的小女孩将来都要给他做妻子。”

    慕林艾觉得这个小女孩太可怜了,她又问父亲他们为什么会这么穷?父亲说:“由于中国战争不断,使人们没有办法安居乐业,再加上中国是个封建闭塞的国家,科学、教育、文化各方面都很落后,老百姓无法过上好生活。”父亲一边说着,一边从兜里掏出几个银元塞到小女孩的手里。其他的乞丐看见了,一下子围了上来。慕鸿恩马上从兜里掏出仅有的几个铜板,在他们的碗里各放了一个。慕林艾就是在那时候开始,下定决心长大之后也要挣钱来帮助这些穷人……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长大的慕林艾,童年时也有一些美好的回忆。她小时候认识了一个家住在教堂附近的小男孩,他比慕林艾大3岁,叫周仁杰。两个人经常在一起玩耍,周仁杰教她玩“跳房子”“抓子”“斗草”等一些游戏。还带她到田野里面采野花,并告诉她那些野花的名字。有时他也会自己采些野花送给慕林艾。这个看起来非常老实憨厚的孩子,还有一项手艺使慕林艾和家人出乎意料。慕林艾家里有一架自鸣钟,但是不知道因为什么故障,钟已经停摆很久了,就这么一直当作摆设放在客厅里。一天周仁杰来找慕林艾玩,当他知道后,表示可以修理修理。父亲慕鸿恩当时只当他是小孩子随便说说而已,也就随口答应了。但是没想到,被周仁杰修理之后,钟表竟然又走了起来。慕鸿恩为此对周仁杰大加赞赏,还特地选了一个时间,给周仁杰和他的母亲拍了一张合影。

    慕林艾直到现在都还保留着周仁杰和他母亲的合影,每当她向别人展示这张照片时,她总是动情地说:“周仁杰有着中国人非常好的品质,让我终生难忘。”

    1930年,慕鸿恩夫妇决定返回美国,慕林艾当时13岁,她带着对中国小朋友的深深的眷恋离开了。在返回美国的轮船上,慕鸿恩对他的孩子们说:“中国人善良、勤奋,但他们实在是太苦了,希望你们将来能再来这里,多给他们一些帮助。”慕林艾听了之后,在心里暗暗发誓说:“我一定要回到中国。”不过,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当实现这个想法的时候,她半个多世纪的年华已经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