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宗教促进福利(1)(2/2)

的人们。在一份题为《关注穷人的呼声:让教会成为真正的教会》的决议中,美国全国福音派教会联合会非常鲜明地,同时也是非常具体地,指出了自己在制度改革中所处的角色。

    联邦政府的福利制度在这些教徒眼里无疑是失败的。但同时,他们对于基督教各界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也进行了反思。这些基督教徒们,对于没有更多地通过增加资金捐助,和更多地亲自参与到帮助穷人的活动中,来效仿耶稣那种无私的爱而愧疚。该决议最后号召全美国的每一个教区会,至少要帮助地区中的一个贫困家庭。

    另外,全国福音派教会联合会,还组织并主持了一次有14个教派的代表出席的关于福利改革的一次“高层会议”,会上代表们就各自的教派应如何响应福利改革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会议组织者声称,这只是教会迈出的第一步,但它是正确的一步。会议代表们最后都希望5年后,他们的举动可以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人们会关注这一宗教运动,并认为福音派教会组织应参与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堕胎和**问题,还包括了贫困及种族和解等问题。

    或许,大多数教会还没有达到这个目标。家庭研究委员会经常会接到一些教会的来电,大多是咨询如何开展工作,希望可以得到一些实践性建议,同时也会了解其他区域的进展情况。事实上,就是从福利改革以来,此类电话已经越来越多,教会的领导人经常提出一些很好的问题,这表明了他们非常关注改革的问题,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尽管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或许是教会在指导相关人员时,会遇到一些比较难对付的对象,而使得工作无法取得显著进展。

    比如,当时在密西西比州的一个南方浸礼会,对一位接受“信仰与家庭”计划帮助的对象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指导。谈到在开展工作的困难时,该教会的牧师大卫·米歇尔不无抱怨地提出,该计划的工作人员未能给予教区会充分培训。在他看来,教会仁爱委员会的成员都较擅长并习惯于处理短期问题,可是,“信仰与家庭”计划则不一样,这是一种需要持续指导的工作,往往需要延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在教会指导的一个对象中,曾经有一名24岁的家庭主妇罗伊娜,针对罗伊娜家中有3个孩子的情况,教会给她购买了一辆二手汽车,并通过一个在一家办公用品公司任办公室经理的教友的关系,帮助她在那家公司找到了一份可以白天上班的工作,这样,罗伊娜就可以白天工作,而晚上可以陪伴在孩子身边。教会的志愿者们对所做的这一切都感到十分高兴,因为所有的都是那么顺利。但是,这些志愿者的喜悦并没能维持多久,后来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罗伊娜在那家公司仅仅上了3个月班就辞职了。离开的原因,罗伊娜并没有提前和任何人说。但事后米歇尔推断,罗伊娜的离开,应该和就职公司的各种约束性的规章制度有关。罗伊娜是一个已经习惯自由支配生活的人,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是她所始料不及的,因此,很自然,她觉得在公司上班处处要受到约束。不仅是上下班的时间,甚至是连吃午饭的时间也得听从老板的安排。这样,与原来相去甚远的改变让罗伊娜无所适从。这一案例,让米歇尔决定在制定出一套更好的、可使帮助对象始终保持责任心的制度以前,他的教会将不再接受任何新的指导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