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驼峰航线 > 生者与逝者的牵系 ——24拐(1)

生者与逝者的牵系 ——24拐(1)(1/2)

    生者与逝者的牵系  ——24拐(1)

    在不少二战或者关于“驼峰航线”的主题网站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一张世界闻名的老照片:长长的美军GMC十**卡车队,沿着一条呈现无数“S”状的狭陡公路,从幽深的谷底向着险峻荒凉的山顶缓慢爬行。这张照片表现的是二战时期中国国际大通道的艰险,同时也反映了中美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抗击法西斯的不屈精神。然而,近60年来,这条因为有着24条急转弯道故而被称作“24拐”的神秘公路,却消失在了历史的迷雾深处,它到底在哪里?成为一个迷。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中国、美国甚至日本和东南亚的传媒和专家在展示这张照片时,都认定这里是滇缅公路或者史迪威公路的某个路段。直到今天,在介绍滇缅公路甚至介绍云南的书报杂志上,或者在网站上使用“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或者英文“BurmaRoad”、“StilwellRoad”查询,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这张照片。

    “24拐”照片因为展示了滇缅公路上罕为人知的“超现实的图景”,成为了这段历史的集中代表,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战争期间,美国人无论是援助中国还是后来的直接遣军来华作战,主要通过的都是这条公路。而美国的援华物资经过滇缅公路到达昆明以后,必然要经由“24拐”所在的公路送达前线和当时中国的“陪都”重庆。在滇缅公路开通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派遣驻华大使考察公路。当时美国新闻界发表了大量赞誉公路和中国人民抗战的文章。

    战争结束后,怀旧的人们都在寻找战争时留下的痕迹并希望重返这段公路。人们一直想知道,这张照片是在哪里拍的?这个路段现在怎样了?但是,无论是在史迪威公路或者滇缅公路上,都无法找到它的踪迹。人们开始怀疑它是否存在。一位当年的汽车老兵在《北京晚报》上撰文写道,1942年史迪威公路开始修筑时,他所在的汽车团是先遣部队。当时的筑路大军由美国的一个机械化工兵营、中国的两个工兵营和印度当地的民工组成,浩浩荡荡10万人。公路由美国技术人员勘察确定路线,拐弯及路面坡度设计均有严格要求,没有急转弯,更没有连续“24拐”。

    他说,至于滇缅公路,最险要的便是怒江天堑惠通桥。两面是峭壁,桥下是滔滔江水,车子开上那不宽的钢索吊桥,边剧烈晃动边发出吱吱嘎嘎的声响。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更惊心动魄的地方了,也没有“24拐”。

    1995年,云南电视台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