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傅佩荣《孟子》心得 > 第十八章 孟子高风常在(4)

第十八章 孟子高风常在(4)(1/2)

    第十八章孟子高风常在(4)

    读《孟子》真是人生非常幸福的事情,但要有耐心。这些文句,这些资料,念起来就觉得身为中国人多么荣幸,有这样的语文,有这样的气魄。

    —向善的人性观念—

    如果孟子没有人性论,他讲了半天也只是昙花一现,说明这个人很聪明,懂得怎么跟别人谈话,每一次都讲得很有道理,但是无法传给后代真正的智慧。

    从哲学角度来看,《孟子》里《告子篇》最重要,前面八章全部讲人性问题。

    我们都知道人性问题不好谈,第一,每一个人都是人;第二,人性看不到。每一个人都有发言权,每一个人也都没有决定权。但真正的哲学家有一种眼光叫做透视,英文叫做“Insight”,看到里面去了,一般人只能看表面。

    以孔子、孟子这种大哲学家的眼光看,到底人性怎样?孟子有非常完整的叙述。我研究儒家超过三十年,很诚恳地向各位报告,孟子讲的就是人性向善。这见解和我的老师、同事们不一样,我的很多学生也不了解,也不谅解。但是我讲了将近二十年,因为我经过了仔细的文本阅读,孟子的每一个字我何止读过几十遍。我年轻的时候受西方哲学的训练,头脑里没有别的条件,就要合乎逻辑。我不能盲目崇拜权威,但是如果我发现孔孟讲得有道理,我就要虚心接受,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人性向善,可是还有可能做坏事,因为环境太坏了,社会风气不好,外在的环境胜过了人性的趋向。一个人有偏差的观念,有错误的教育,加上有不良的社会风气,比如周围的人都认为赚钱第一,可以不择手段,他自然跟着做坏事。但是做坏事违背他人性的趋向,他内心还是不安,还是不忍的。

    孟子苦口婆心一直讲各种比喻,让我们了解人的心有四端,是和四肢一样,但只有四端发展出来、实现出来才是善。换句话说,善在于行为,在于做不做。

    他有个学生叫公都子,收集各种有关人性的信息来请教孟子。他讲,有人说性没有善恶,老师说性善,难道别人说的都错吗?孟子就说:“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后两句话很清楚,善与不善前都加“为”字,说明善与不善都是做出来,没做任何事就无所谓善恶,只有修养不修养的问题,要把善放在行为上。我行善,就合乎内心的要求,心里坦然自在,“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孟子对人的肯定是非常充分的。心之四端可以存养充扩,每一个人都能“养其大者为大人”。他知道一个时代要改善,国家领导是一个关键角色,但他又说“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认为即使没有周文王这样的领袖,真正的豪杰照样可以振作起来。因为每个人内在都有自己的力量,都有自己的老师。

    孔子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