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傅佩荣《孟子》心得 > 第十八章 孟子高风常在(2)

第十八章 孟子高风常在(2)(2/2)

孔子以前都没有这样分,因为孔子要求的标准很高,必须死而后已。孟子的“圣人之说”有自己的标准,比如第一种圣人是非常清高的,以伯夷为代表,他做官时,如果满朝文武里有一个坏人,他就立刻辞职。这实在是太清高了,伯夷最后下场也很悲惨。每个人看到这样的故事,都会觉得这人了不起,觉悟自己不应该这么贪婪。

    孟子还把颜渊、子路抬出来。事实上,颜渊与子路活着的时候可以算作失败者。

    颜渊是孔子最好的弟子,德行科第一名,好学惟一,所以他过世的时候孔子哭得非常伤心。他说,学生里只有颜渊一个人好学,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好学的学生了。颜渊只活了四十岁,哪里有机会发挥抱负呢?

    但是孟子说了一段话,充分肯定了颜渊的价值。他说:禹,治理洪水;稷,负责种植稻米五谷杂粮。大禹想到天下有人被水淹死,就好像自己让他淹死的一样,因为我治水没治好。稷呢?想到天下有人挨饿,好像我让他挨饿一样,因为我没有栽培好五谷。两个人功劳都很大。但是如果交换处境,颜渊与禹、稷做的事情也会是一样的。

    我们都知道,颜渊没有做过官,没有任何具体成就,除了德行被人称颂。但是孟子居然将他和大禹、后稷并列,颜渊地下有知,会感激得不得了。他会说,我颜渊体弱多病,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每一次周游列国都跑在后面,有时候老师遇难我还赶不上,这样的颜渊好像一事无成,没想到孟子口中却得到至高的评价。

    这就是孟子的眼光。他作了个比喻。同一个房间的两个人打架,这个时候有个人衣服没穿整齐,帽子没戴正,就要立刻去劝架,因为同寝室的两个人打架,说不定放火一烧,会殃及池鱼。但是如果隔了几条街,有两个邻居吵架,他们吵他们的,说不清楚谁是谁非,儒家对于劝架比较谨慎,因为劝架很容易变成乡愿。

    这个比喻非常生动。大禹和后稷因为有洪水了或者人们没饭吃了,所以立刻去帮忙,有机会发挥他们的抱负。颜渊不一样,处在乱世没有机会,活的时间又不够长,所以只能自己修德。颜渊说过:“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舜是什么样的人,我是什么样的人,有为的人就要跟舜学习,这是颜渊的志向——取法乎上。很了不起。

    我们知道子路的下场也很凄惨。他到卫国做官,正好卷进父子争国的局面,两军对垒,父子相争。子路因为效忠儿子这一边,当父亲那边的军队过来时,他一个人对抗几十个人。别忘了子路比孔子小九岁而已,孔子过世前一年多子路过世,说明那时子路也已经六十二三岁,还要一个人对付几十个武士,结果是被杀了,还被剁成肉酱。这是子路的下场,实在是一个失败者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