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白话治世经典 > 第六章 排难解纷(拯危类)

第六章 排难解纷(拯危类)(1/2)

    [开宗明义]天地之间,除非是毫无仁心或是幸灾乐祸,或是有令人咬牙切齿的深仇大怨,否则一般人看到他人烦忧危难时,很少不怀同情心的。可是,却因为没有好办法去救难援助,也只能袖手旁观,徒唤奈何而已。要想排纷解难,应该将本篇做为效法的对象。

    166 齐貌辨为田婴卖命

    春秋时代,齐国靖郭君田婴对齐貌辨非常好,齐貌辨为人有很多毛病,门客都很不喜欢,而向田婴劝止。孟尝君(田文,田婴之子)也私下劝止他。

    田婴很生气的说:“除去你们这些人,毁了我的家产,如果能让齐貌辨高兴,我会乐意去做,一点也不会推辞。”

    于是让齐貌辨住最好的房舍,派长子为他驾车,早晚奉他进餐。

    过了几年,齐威王去世,宣王即位(公元前 319)。田婴与宣王的关系非常不好,所以辞离王朝,到薛地去,与齐貌辨一起。留在薛地不久,齐貌辨向田婴辞别,要去求见宣王。

    田婴说:“君王对婴很不高兴、不喜欢,公前去拜见,定会被处死。”

    齐貌辨说:“本来就不求保全性命,请让我一定成行。”

    到了齐都,宣王忍下怒意来接待他。

    齐貌辨拜见时,宣王说:“你,是靖郭君最喜欢、最信从的人吧!”

    齐貌辨说:“最喜欢,是没错;最信从,则没有。君王为太子时,我告诉靖郭君说:‘太子面相不仁慈,耳后见肋,眼光下斜偷视——像这样的人一定反覆无常,不如废了太子,重新立卫姬的儿子郊师。’靖郭君落着泪说:“不可以,我不忍心这样。’这是不信从的第一件事。”

    “至于薛地,楚相国昭阳希望拿数倍的土地来换,我对靖郭君说:‘一定要和他换。’靖郭君说:‘薛地是先王(威王)所赐,虽受后主厌恶,可是我怎么向先王交代呢?况且先王的庙就在薛,怎可将先王的庙给楚国呢?’因此,又不肯听我的意见。这是不信从的第二件事。”

    宣王听完,概叹一番,神色改变许多,说:“靖郭君对待我,竟然到这样好的地步。寡人年少,全不知道这些。你肯替我请靖郭君回朝吗?”

    齐貌辨说:“谨遵命。”

    田婴穿上先王的衣冠,拿着先王的剑。宣王亲自到城外迎接他,远远望见田婴,不觉落泪。

    当时田婴可以说真正能够认识、了解人才,有知人之明,所以虽然他人批评排谤这个人才,而自己依旧不受影响。这就是齐貌辨所以能够不顾性命,乐于为田婴解决危难的原因所在。

    167 君仁则臣直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公元前 408 年),战胜之后,把中山封给自己的儿子击。

    文侯于是问群臣说:“我是怎样的国君呢?”

    大家都说:“是仁君。”

    任座说:“君王取得中山,不封给弟弟,而封给自己的儿子,怎能说得上是仁君呢?”

    文侯很生气,任座就逃出去。

    再问到翟璜,璜答说:“是仁君。”

    文侯说:“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答说:“君主仁德则臣下正直。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从这里可以看出。”

    文侯听了很高兴,就派翟璜去请回任座,并亲自下堂迎接他,待他为上宾。

    168 貂勃报效田单

    貂勃曾毁谤田单说:“安平君(田单的封号)是小人。”

    田单听说了,特意摆酒席宴请貂勃说:“单哪里得罪了先生,使先生常在朝中底毁我呢?”

    貂勃说:“现在假设公孙子好,徐子不好,再假设公孙子徐子打斗,徐子的狗还是扑过去咬公孙子的脚肚。若能离开不好的主人,做好主人的狗,那何止是扑过去咬对方的腿肚而已!”

    田单说:“我听你的意见,尊重你就是了。”

    第二天,将他推荐给齐王。

    齐王有九个宠幸的臣子,经常数说田单的坏话,想害田单。田单于是除了冠帽,赤着脚,脱去上衣,露出身体,先上前,再退下来请受死刑。

    过了五天,齐王说:“你不曾得罪寡人,你照着臣子之礼做,我照着君主之礼做罢了。”

    貂勃出使楚国回来,知道事情的原由。

    齐王当面赐他饮酒,酒喝得正高兴,王说:“请相国田单来。”

    貂勃于是离开坐席,叩头说:“王从何说出这种亡国的话呢?王比起以前的周文王如何呢?比起最近的齐桓公如何呢?周文王得着吕尚,以他为太公;齐桓公得着管夷吾,以他为仲父。现在王得着安平君,独称他‘单’(直呼其名,无礼之甚),从何说出这亡国的话呢?况且王无法保住先王的社稷,燕人起兵攻打齐国领土,王逃到城阳的山里,安平君以忧恐危殆的即墨城,残弱的士兵七千人,虏获燕军的司马,收复千里的齐国,这都是安平君的功劳。”

    “那时,安平君如果关闭城阳,自立为王,天下没有人能制止他。然而从正道来考量,从公义来着眼,他认为不可以如此。所以修筑栈道木阁,到城阳的山中,去迎接王及王后,王才得以回国,治理百姓,现在国家已安定,百姓已经安居,王却称他‘单’。纵然是婴儿幼稚的思考计量,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王不尽快杀了这九人,向安平君谢罪,国家危险了。”

    齐王豁然醒悟,于是杀了那九人,并驱逐他们的家人,再将夜邑一万户封给安平君。

    169 侯嬴窃符节救赵国

    魏信陵君请门下宾客准备了百余辆的兵车,想与宾客前去对抗秦军,和赵国共存亡(公元前 257 年)。经过夷门(大梁城门名)去见侯生(嬴),

    把要与秦军一决死战的情形都告诉他,然后辞别。

    侯生说:“公子自己多用心了,老臣无法和公子前往。”

    信陵君走了数里路,心下不痛快的说:“我平时对待侯生的礼数相当周到,天下几乎无人不知。如今我即将战死,而侯生竟然没有只言片语来为我送行,我难道有什么过失吗?”

    于是掉车回头去问侯生,侯生笑着说:“臣本来就知道公子一定会回头的。公子爱好贤能之士,天下有名,现在有危难,不想别的办法,就要去与秦军作战。就好像拿肉投击饿虎一样,会有什么作用呢?还为什么要礼遇门下呢?但是公子对臣非常礼遇,恩情深厚,公子出发,而臣不送行,公子心中一定不快,所以我知道公子必然再回头。”

    信陵君一再拜请追问。

    侯生于是屏退其他人,低声说:“嬴听说晋鄙的兵符,常放在君王的卧室内,而如姬最受君王宠爱,能够进入君王的卧室,一定有办法拿到。嬴听说如姬的父亲被杀,想找人报杀父之仇,都没办法做到。如姬流泪的恳求公子,公子派门下客砍了那个仇人的头,呈给如姬。如姬一心想为公子效命,是毫无条件的,只是没有适当的途径罢了。公子如果开口请求,如姬一定答应,那就可以取得代表军令的符节,可以夺下晋鄙的大军,并开往北方援救赵国,同时击退秦兵,这等于是春秋五霸时所成就的事业了。”

    信陵君照着侯生的计谋,请如姬帮忙。如姬果然偷了晋鄙的兵符给公子。

    信陵君要出发了,侯生说:“将帅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是为了国家安全的缘故。如今公子纵使符节符合,但是晋鄙不将军队交出,又再进一步请示,情况必然危险。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与公子一起前去,他是一个大力士。晋鄙听从,就很好;不听从,就让了将晋鄙击杀。”

    于是信陵君去请朱亥。

    朱亥叹说:“臣不过是市井间拿刀屠宰的人,而公子亲自来访好多次,我心中深深的感念。现在公子有急难,这正是臣效命的时候。”

    于是与信陵君同行。

    信陵君到邺的地方,冒称魏王下令他取代晋鄙带兵,晋鄙果然在合了符节之后,有所疑心,而不愿听信陵君的。朱亥拿起预藏的四十斤铁椎,击杀了晋鄙。

    信陵君于是带着晋鄙的军队,命令军士往北援救赵国,而完成救赵退秦的心愿。

    170 楚国神偷妙手退敌

    齐国出兵攻打楚国,子发带领军队抵抗,大军连着撤退三次,楚国的大夫都已尽了最大的力量,齐**队却愈来愈强。

    有一个街上的小偷进来请见,说:“属下有一点技艺,希望能为你做一点事。”

    子发说:“好。”

    也不问任何问题,就派他去了。

    小偷趁着夜里拆下齐国将军的蚊帐,把它献给子发。

    子发于是派人将蚊帐送回,说:“士兵有人出去砍柴,捡到将军的蚊帐,特地派人将它归还将军。”

    第二天又去取他的枕头,子发又派人送回。

    齐国将军大为惊怕,说:“今天不赶快离开,楚国的军队可能就取了我的头。”

    171 一语救中期一命

    秦王和中期争论,辩不过中期,秦王非常生气,中期则缓步的走开了。

    有人为中期向秦王开脱,说,“多么强悍啊!中期也幸好遇到明君,否则刚才的行为,遇到桀纣一般的君王,一定要被杀了。”

    秦王因此不再记恨中期。

    172 不必借兵粮,还能得高都

    楚国围攻雍氏的时候,韩国向东周借兵甲与粮食。东周君王很忧虑,将此事告诉苏代。

    苏代说:“君王担心什么呢?代可以为君王做到使韩国不向周借兵甲与粮食,并且能替君王得到高都。”

    周惠王很高兴说:“你真能做到,我就把国政交你处理。”

    苏代就去见韩国的宰相公仲,说:

    “你没听说楚国的计划吗?昭应对楚王说:‘韩国已经军队困顿,粮食空虚,无法再守住城池了。我们只要趁着他们饥饿时继续攻打,不超过一个月,一定可以攻下他们。’如今楚攻雍氏五个月了,还攻不下,表示楚国已经出问题了。楚王已开始怀疑昭应的计划了。现在公又向周征兵甲、粮食,这等于告诉楚国,韩国已经力量不支了。昭应知道后,一定会劝楚王增兵围攻雍氏,雍氏一定被攻下。”

    公仲听了说:“很有道理。可是我们的使者已经派出了。”

    苏代说:“公何不将高都送给周呢?”

    公仲听了生气的说:“我不向周借调兵甲、粮食已经够好了,为什么要给周高都之地呢?”

    苏代说:“给周高都,那么周必回头归附韩国。秦国知道,一定大怒,必然烧了周的符节,不再与周互相派使者,从此绝交,这等于公用破落的高都换得完整的周国,为什么不给呢?”

    公仲说:“很好。”

    于是不向周借调兵甲、粮食,并且将高都给周,楚国终于不再攻雍氏,就离开了。

    173 画蛇添足

    楚王派柱国(功勋大臣,地位极高)昭阳率军攻打魏国,在襄陵将魏军打败,连下八个城(公元前 323 年),并移转军队要攻打齐国。

    齐王很忧虑,陈轸刚巧为秦国出使到齐国,齐王问他说:“此事怎么办才好呢?”

    陈轸说:“君不必忧心,就让我去听他放弃攻打齐国。”

    陈轸就前往昭阳的军中拜见昭阳说:“不知道楚国的战法,对于打败敌

    军,杀死敌将的人,是怎样封赏的?”

    昭阳说:“官是上柱国,爵为上执圭。”

    陈轸说:“还有比这更尊贵的吗?”

    昭阳说:“只有令尹。”

    陈轸说:“现在你官拜令尹,这已是一国之中最高的官位。我打个比方,有一个人送他的门客一卮(卮,酒)酒,门客彼此说:几个人喝着卮酒不够,大家就在地上蛇,蛇先画成的就一个喝了。’有一位说:‘我蛇先画好。’拿了酒,站起身说:‘我可以替蛇画上脚。’等他为蛇画脚而还没画好,另一个人夺下他的酒,喝了下去,说:‘蛇本来就没有脚,现在你却为它画脚,这就不是蛇了。’”

    “现在你辅佐楚国,攻打魏国,消灭魏军,杀了魏将,功劳再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你的官位不可能再加高了。如今又移转军队攻打齐国,打胜齐国,官爵不可能再加;打不胜齐国,自身牺牲,爵位也被解除了,在楚国将一无所有,这等于是画蛇添足一样。不如带军队离开,留些恩德给齐国,这才是长保丰余的方法。”

    昭阳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撤军离去。

    174 招降一人得三十城

    武臣(武信君)攻下赵国十座城之后,其余的都不肯投降,于是带兵向东攻打范阳。(约在公元前 209 年)

    范阳人蒯通,就去游说范阳县令说:“因为感伤公即将死去,所以特别来哀悼;虽然如此,可是我也要恭贺你因为有我而得生。”

    范阳令说:“为什么哀悼呢?”

    蒯通答说:“秦国的法令非常严格,你当范阳令十年了,杀人家的父亲,让人子女成为孤儿,也砍别人的脚,在别人的脸上刻痕划记,一个个的数也数不清。而那些慈父孝子之所以未向你报仇,亲自杀了人我,是害怕严厉的秦国法律。如今天下纷乱,秦国的法律已经无法施行。那些慈父孝子,必将要亲手杀了你,他们才会甘心啊!这就是臣下为你哀悼的原因。”

    “现在诸侯一一叛离秦国,武信君的军队也将来到,而你还要固守范阳,城内的年轻人都想杀了你,投降武信君。你如果赶紧派臣下去见武信君,还可扭转灾祸,求得福运。”

    范阳令于是派遣蒯通去见武信君。

    蒯通说服他说:“足下若能听臣下的计谋,必可以不攻而让范阳投降,不必作战而能占有城池,只要发出战书而能平定大片的地方,很值得吧?”

    武信君说:“怎么说呢?”

    蒯通说:“现在范阳令胆怯怕死,贪得无厌又看重富贵,所以想及早投降,只是怕你当他是秦国派任的官吏,而像前面十座城一样,在投降或沦陷之后,也被杀了。你何不给臣下侯印,让臣下为你带去封范阳令为侯。范阳令就可以乘着有红色车轮、华丽车盖的马车。一旦让他去燕、赵附近奔驰往来,看到的人都会说:‘这就是先投降的范阳令所享有的待遇。’那么燕、赵的其他各城,就会不战而降了。这就是臣下所说,只要发下战书即可平定大片土地的道理。”

    武信君听从蒯通的计策,于是派他赐给范阳令侯印,赵国一带,听到这

    个消息,不战而投降的,就有三十余座城。

    175 朱家游说,季布脱罪

    季布率军作战,经常使汉王刘邦受困。项羽灭亡之后(公元前 202 年)。高祖就悬赏千金捉拿季布,并且对于收留、窝藏季布的人,三族(说法不一,有指父族、母胰、妻族)连坐其罪。

    季布藏匿在濮阳一位姓周的人家里,周先生就将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环束在他的颈上,给他穿上毛布衣,装在丧车里面,连同他的家仆数十人,送到鲁国卖给朱家。

    朱家心知这个人是季布,就往洛阳拜见汝阴侯(夏侯婴)滕公,对他说:

    “臣下都各为自己的主上效命。季布被项籍任用,为项籍效命,那是他的职责。而且,项籍的臣子也没有办法一一都杀了。现在皇上才取得天下,单只为了一己的私怨,要搜捕处死他一人。为什么要表现得让天下人觉得皇上胸襟狭窄呢?”

    “况且以季布的才干,被汉这样严厉的搜捕,如此下去,他不向北逃亡胡地,就会向南逃亡越地。一个国家最忌讳贤能英勇的人跑去帮助敌人,因为这样,君王可能落得像楚平王被伍子胥鞭尸一般的下场。你何不找个月暇的时候对皇上说明呢?”

    滕公答应了。等到闲暇的时候,真的就照朱家的意思向高祖进言,高祖因此赦免季布,并且召见他,任命他为朗中。当时的诸侯都赞美季布能够将刚强的心性,折抑得这样的柔弱;朱家也因此而名闻当时。

    176 朱建迂回援救辟阳侯

    汉朝平原君朱建,为人辩才无碍,而且严厉廉洁,又正直刚强,言行不随意迎合世俗,辟阳侯(审食其,殁于公元前 177 年)行为不端正,却得到吕太后的宠幸,想要和朱建深入结交,朱建却不愿意理他。

    到后来朱建母亲去世,家里穷得无法出殡埋葬,正在借贷准备丧服及丧葬器物。

    陆贾一向与朱建友好,就叫朱建准备出殡,而自己去见辟阳侯,向他道贺说:“平原君的母亲去世了。”

    辟阳侯说:“平原君的母亲去世,为什么向我道贺呢?”

    陆贾说:“前些时候你想结交平原君,现在他的母亲去世了,你如果能够丰厚的帮他出殡,那么他就会为你效命了。”

    辟阳侯于是奉上百金给朱建办理丧事。

    过了一段时间,有人毁谤辟阳侯,惠帝大为生气,交由法庭审讯,准备处死,吕太后觉得惭愧,不便自己为他说情,大巨大多不满他的作为,起趁机杀他。

    辟阳侯处境非常危急,便派人去见朱建。

    朱建推辞说:“讼案审理正急,不方便见面。”

    朱建却一面求见孝惠帝宠幸的臣子闳孺,说服他说:

    “你之所以被皇上宠幸,其原因天下没有一个人不知道,如今辟阳侯送交法庭治罪,到处都传言说是你进谗言,想杀害他。如果辟阳侯被杀,明天

    太后怀恨,也会杀了你。你为何不袒露身子,恳切的替辟阳侯向皇上求情?皇上听你的请求放了辟阳侯,太后一定非常高兴。如此两位主都会宠幸你,你的富贵就加倍了。”

    闳孺也非常担忧,就依照朱建的办法,向孝惠帝求情,皇上果然赦免辟阳侯。

    当辟阳侯被羁押时,想见朱建,朱建拒绝,辟阳侯以为朱建背叛他,非常愤怒;等到朱建成功的救了他,才大为惊讶。

    吕太后崩逝(公元前 182 年),大臣杀了许多吕后家族及有关系的人,辟阳侯和吕太后家族关系非常深厚,却没有被杀。而整个保全性命的谋略,全靠陆贾和朱建两人策划。

    177 东方朔片言动主

    汉武帝(公元前 157~?)的乳母有一位儿子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