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名门 > 第一百六十九章 视察会西堡

第一百六十九章 视察会西堡(2/2)

    那妇人见这么一大群官问她,吓得她赶紧放下担子,低头答道:“回禀老爷,我一天能挣八文。”

    “八文!”严县令重重哼了一声,又斜睨杜梅冷冷道:“男丁一天能挣三十文,妇人却只有八文,我河西十几年来有哪一任官员敢如此刻薄百姓,偏偏你就敢,就算你没有中饱私囊,你却是酷吏,你又有何资格在我河西当官,回你襄阳去吧!我河西的事情自有河西人来做。”

    “好了!好了!严县令你就少说几句。”这时昌松县县令急忙上来打圆场,他将严县令推到一旁低声埋怨道:“张刺史都没有说什么,你多什么嘴,不惹人恨吗?”

    他嘴上一边劝,却又偷偷地看了一眼张焕,见他面无表情,这才微微放心,又拉了一下严县令的袖子,让他点到为止。

    旁边的杜梅脸一阵红一阵白,虽然他是极有计谋之人,但事关他的清誉,他却忍无可忍,刚要反唇相讥,却忽然看到张焕向自己使了个眼色,这才猛然醒悟,便站在一旁恨恨不言。

    张焕见场面闹不愉快,便笑了笑对严县令道:“严县令心系百姓是好的,但有些话却未免说得过了火,杜先生绝不可能用妇人冒充男丁,这句话你要收回,不过妇人八文一天也似乎略略低了一点,这样,我来做主,妇人的工钱调为十五文一天。”

    说到此,他看了看杜梅道:“杜先生可否答应。”

    “这些妇人只是做做小工,给她们八文一天是惯例,既然都督体恤百姓,属下照办就是。”

    “那你呢?”张焕又冷冷地看着严县令道:“刚才用妇人冒丁壮支钱的话严县令是否应收回?”

    “属下适才心中激愤,一时说过了,我愿收回。”严县令又向杜梅拱了拱手歉然道:“请杜先生谅解!”

    杜梅哼了一声,还是一言不发,就在这时,从远处几匹马疾驰奔来,老远便大声喊道:“都督....朝廷的粮船到了!”

    张焕大喜,这是朝廷调来的第一批粮食,这就意味着裴俊开始落实对他的支持了,只要手中有了粮食,他就可以扩军、可以稳定物价、甚至可以着手土地的改制。

    “走!去码头看看去。”他翻身上马,率先向码头驰去,后面的官员们也纷纷上马,跟着他一路狂奔。

    码头离会西堡不过三里地,也是最近刚刚修成,码头长约五百步,可停靠千石以上的大船,在会西堡未修好之前,由李横秋和辛朗率领的两千军就暂时驻扎在码头附近,此刻码头上已经是人潮涌动,近千名士兵摩拳擦掌等待上船搬运粮食,而在码头上已经一溜停靠了七八艘三千石的大船,另外在黄河里还有四五艘船等候靠岸。

    大船是从河东过来,共载有粮食约三万石,另外还有一万斤生铁,所有的船都吃水很深,看得出是载满了货物。

    “去病!”张焕刚刚赶到码头,一名身着白袍的年轻人便从人群中奔了出来,兴奋地向他挥动手臂,却是裴俊的第五子裴明远,他来走马上任了。

    张焕跳下马,大笑着迎了上去,狠狠地给了他肩窝一拳,“二个多月没动静,我还以为你不想来了!”

    “怎么会?”裴明远揉了揉被打的生疼的肩窝,苦笑道:“父亲命我先在河北军中学习了两个月的屯田,省得我来河西一抓黑,给裴家丢脸。”

    “岳父大人怎么样,莹儿给他捎去的灵芝收到没有?”

    “这个我倒不知。” 裴明远忽然想起一件事,低声笑道:“听说你把崔宁也拐走了,想不到你们俩.....”

    裴明远暧昧地向眨眨眼,“难道你不怕崔相国找你麻烦?”

    张焕笑了笑道:“我当然知道他会恨我入骨,不过我却不担心他会找我什么麻烦,那样的话,他就不是崔相国了。”

    “还是去病兄看得透彻啊!”

    裴明远大笑,他拉着张焕的手腕快步来到船头,指着一名高胖的官员给他介绍道:“这位是范阳节度府长史李茂功,这次便是由他负责粮食和生铁。”

    张焕向他拱手笑道:“李长史一路护送物资,张焕感激不尽!”

    “哪里!哪里!张都督是裴相国爱婿,都是一家人,大家就不必客气了。”李茂功连忙给张焕回了一礼,他指着第一艘大船正在卸下的物资笑眯眯道:“这次几位夫人还特地给小姐送了一些居家之物,等会儿请都督一并带回。”

    这时,张焕忽然看见远处站着二十几个士子模样的年轻人,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是兴奋而略带一点紧张,有的人在好奇地打量周围的环境,有的人则卷起袖子,准备去帮忙搬米。

    裴明远看出了张焕的疑惑,他低声笑道:“说起来去病兄可能不相信,正月时你在新年大朝上的那一番议论,在参加科举的士子们中间引起了掀然大波,这二十几人都是国子监的生员,他们都是要投笔从戎,为你收复西域而效力,可能还会有不少人来,小弟先恭喜你了。”

    张焕心中暗暗欢喜,他现在最缺乏的就是人,这些士子的到来无疑将给他带来巨大的助益,不过这种喜悦张焕却没有表露出来,他插开话题对李茂功笑了笑道:“李长史不如晚几天再走,到武威郡去,让张焕尽一尽地主之谊。”

    李茂功歉然一笑道:“不了!这次相国一共准备了十万石粮食,我还要再运两次才能完成,时间紧迫,最多只能呆今天一晚,明日一早出发。”

    ........

    由于物资极多,杜梅又从会西堡调来一千民夫帮忙,天很快便黑了,从黄河边到武威郡至少还有两天的路程,张焕便带着官员们歇在大船之上。

    夜已经很深了,河面上风大浪急,十几艘大船栓在码头上下起伏,码头上灯火通明,数百只猎猎的火把将码头照得如白昼一般,粮食和生铁的卸船已经渐渐到了尾声,三万石粮食堆积如三座黑黝黝的小山一般。

    在第二艘大船的一间船舱里,张焕正和杜梅商量会西堡的后续工程,在他们面前的桌案上有一张五尺见方的小沙盘,将整个武威郡的地形清晰地表现出来,这样的沙盘一共有两张,一张大沙盘在武威郡张焕的书房内,占据了整整半间屋子,而这一张小的是张焕随身携带,取代了地图。

    张焕用木杆指着乌鞘岭道:“乌鞘岭延绵数百里,会西堡在最东面,而武威郡在中段,我的意思是最好在山岭上修建二十座烽火台,每十里一座,这样会西堡若发生情况,武威郡那里立刻便可知晓。”

    “都督想法是不错,可这样也极耗费人力,我真有点担心我们承担不起这么大的开支。”杜梅叹了口气,又道:“况且今天那个严县令说得也有一定道理,都督若不爱惜民力,恐怕会影响你在河西的声望。”

    “我出钱雇人修烽火台,何损什么民力?”

    说起严县令,张焕不屑地冷笑道:“你休要上了他的当,他今天一番话其实是在影射我,而他却是说给陇右的韦谔听。”

    杜梅轻轻点了点头,表示赞同,“那都督准备怎样对付他们?”

    的话音刚落,舱门却轻轻地被敲了敲,一名亲兵在门外道:“都督,天宝县李县令求见,说有机密大事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