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红楼大家谈 > 曹雪芹的创作思想

曹雪芹的创作思想(1/2)

    曹雪芹生活在康熙、雍正、乾隆年代。我们的电视剧、电影把康乾盛世拍得很好,大家也很爱看。确实,清代康、雍、乾年代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国土版图扩展,是最鼎盛的一个时期。但是中央集权、皇权至上、**主义、文化统治,加上小农经济,地主阶级,也有它极其残酷、极其**的一方面。在这个情况下,社会矛盾也并没有因为是康乾盛世就有所缓解,老百姓的痛苦生活也没有是因为康乾盛世就得到很大的改善。就是在当时,清朝的皇帝也知道社会矛盾很尖锐。尤其是,除了社会矛盾之外,还有个民族矛盾,少数统治民族和众多的被压迫的多数民族的矛盾也是很强烈的。

    在这种情况下,雍正作为一个有为的封建统治者,他一方面鼓励生产发展经济,另外一方面也为这个社会上了很多的桎梏、枷锁。为了维护统治,他的文字狱,康熙的文字狱、乾隆的文字狱,都是很盛的。

    雍正给自己的定位是既要做人间的帝王,也要作儒、释、道三教的宗师。他的文化统治超过了他前后的帝王。他认为自己可以君临天下,是至高无上的皇上。按照八旗制度来说,所有的旗人都是旗下人,是佐领下人——佐领就是最基层的组织。所有的人,甭管你是王公大臣还是皇妃皇后,都是旗下人,只有皇帝一个人是旗上人,他不受户口的管制,他不受各种八旗组织的约束。

    我刚才说了,雍正把自己标榜成为儒、佛、道三教宗师,他要把它们统一起来。他要文化统一、文化统治、文化**。在雍正后期,他还开了一次当今法会,就是大家都来讲道,咱们不谈军事也不谈政治,咱们就谈文化。所谓文化,就是说怎么按照我的意志来把儒释道三教合流。他自称是元明居士、破尘居士——破尘就是看破红尘了。元明居士都是带发出家的人们,都信佛。参加他当今法会的有他的儿子乾隆,还有张廷玉、鄂尔泰,也有曹雪芹的亲表哥福彭,就是七八个人开当今法会。雍正穿上了法衣,拿着佛家的道具。他就讲三教怎么是一致的,应该怎么合流。他说:我们应该信佛、信道、信儒,三者是一致的。他说如有不能了悟,说如果咱们大家现在还不觉悟的话,“则色空明暗”,那么物质世界精神世界一切的人们的活动,这些思维都是一场大梦,又“何必但许人噩梦,不许人善梦也”?这就是和《红楼梦》中的一僧一道说的话一个样,到头来都是万事皆空,到头来都是南柯一梦。既然佛教也宣传梦,大家都是做一场梦,那么我们作为一个统治者,为什么但许人做噩梦不让人做个善梦呢?他说都是人生一梦,我们作为统治者,我们作为一个皇帝,我们作为政府,就是应让人们来做个好梦,不要人家做噩梦,就是把宗教中的各种美好的、麻醉精神的东西让大家接受。

    但是曹雪芹——因为他表哥也参加了这个法会,可能他也知道这方面的事——就偏写一部《红楼梦》,写表面上的繁华,最后是场大悲剧。雍正不是说为什么不许人来做个善梦、好梦吗?他就偏写一部《红楼梦》,说了一个凶梦、险梦、噩梦,多少有为的、有才华的、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的人,被这个社会这个家庭给扼杀了,如林黛玉、元春、司棋、晴雯等等。这是个好梦吗?这是个噩梦。曹雪芹没有按着雍正的思路写个好梦、写个善梦,他写了个凶梦、噩梦、险梦,他希望人们能够惊醒。如果曹雪芹最后信了佛,他就无所作为了,就写不出这本《红楼梦》来了。《红楼梦》有一个最深刻的一个人性观,认为无形的文化上的摧残,文化上的束缚和压抑,使多少青年男女死于非命,得不到幸福。如果他已经信了佛,心如死灰了,还会写这么一本“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书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不是一个和尚说的话,而是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说的话。

    我们应该明白曹雪芹的创作目的。他的创作思想就是把生活的原型变为艺术的典型。他是正白旗的,他看到的山川景色,接触的旗营,接触的兵将,接触的家庭,接触的媳妇啊,姑娘啊,像刘姥姥这样的人,像板儿、狗儿这样的人,他都了解。

    我认为大观园是三山五园的影子。三山五园是哪三山五园呢?三山就是万寿山、玉泉山和香山,五园就是圆明园、畅春园、清漪园(就是现在的颐和园)、静明园(现在玉泉山的这个园林)和香山的静宜园。三山五园是清朝的皇帝玩的地方,园林啊、建筑啊、宫殿啊、寺庙啊,现在还是人们很愿意去的地方。大观园的原型就是三山五园。哪一个王公大臣都没有像大观园这么好的住址地方,不要说曹家了,他是内务府的人,甭管他有多有的才华,皇帝对他多信任,他作为内务府的这么一个郎中,这么个员外郎,他没有这样的住处。大家好像觉得找不到大观园就找不到曹雪芹的家了,我觉得不要有这种失望。曹寅、曹玺、曹頫、曹颙、曹雪芹都是内务府的人,内务府是帮皇帝办家事的一个机关,所以他们对皇家园林都很熟悉,能写出三山五园来。《楝厅夜话图》上写得很清楚,曹家140口人,房子才480多间,一个人平均三四间房子,证明曹雪芹写的大观园不是曹家,不是江宁织造,是真正的皇帝的三山五园,那里人间天上景诸备,才能叫大观园。别说你一个曹家,即便恭王府,那王爷府,里面也没中南海,什刹海是在恭王府外面,恭王府里面有个海子是不可能的。

    在道光年间有个人写了一首诗为曹家鸣不平。有人说曹家是由于政治斗争被抄家革职,有的人说他是亏库,该了朝廷的钱还不了帐,但是这个叫乐钧的人写过这么一首诗说“比似甘棠已百年,洛阳忠孝至今传。千金自买姚黄贡,不费官家少府钱”。它的意思是什么呢?是说曹家三代四个织造,他们就像召公遗泽一样,生活工作有近百年了,“洛阳忠孝至今传”,曹家对朝廷之忠、对家庭的孝,至今都在传。“千金自买姚黄贡”,是说曹家怎么亏空的?是接了圣上康熙四次驾,银子花得像海水那么淌,那是接待皇帝的,不是自己浪费的,而且“千金自买”,以后怎么补的钱?我“姚黄贡”,用自己的钱补上去的,“不费官家少府钱”,人家曹家没有欠你官家、你政府、你内务府的一分钱。当然咱们也可以说,他“千金自买姚黄贡”,怎么“千金自买”?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吧。但是这种官在封建朝廷也不是坏官呀,把人家革职、抄家,所以“洛阳忠孝至今传”。

    曹雪芹为什么把主人公叫贾宝玉呢?为什么叫林黛玉呢?为什么他们的关系要叫木石前盟呢?这个去樱桃沟看看就知道了。樱桃沟走到水源头的地方就有一块大石头,特别像个元宝。如果这个元宝是金的、是银的,那不得了,但它是个石头的,它是个假宝玉。所以一僧一道就说:看你的形体倒是个宝物,形体是个元宝嘛,只是没有实在的好处,你没用。他说你写的这些书,世人也不爱看。曹雪芹根据生活原型创作艺术抽象的典型,是他最伟大的地方。看到一景一处,他都要想一想。林黛玉劝贾宝玉写《芙蓉诔》,她说你别这么苦思冥想,现成眼前的好人、好事、好景你写下来就是了。这其实是曹雪芹一个创作态度。

    什么叫林黛玉呢?在正白旗的河滩上有很多眉石,这种眉石在明代的书中就有记载,说进香的人把它拣起来,用于画眉、染眉。这种眉石不脏衣服又不脏手,你描完了眉之后这么一擦就掉了。这种眉石真是出于污泥而不染,那就是林黛玉啊。书中这些都有。贾宝玉说:你看吧,《古今人物考》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他说:妹妹啊,我就送你“颦颦”这个名字吧。正白旗那儿就有这样的眉石。黛玉,黛就是黑,可以画眉,皇宫的人都要用眉石来描眉。这样林黛玉又出来了。

    至于木石前盟,大元宝石的旁边还有一棵树,还有块大石头,没有一点土,在石上长出了一棵松,实际上是一个柏,木石是合不到一起的,但是木石在那儿结为一体了,它有关系,就是木石前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