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备考]大观园女儿的哀歌(1/2)

    ——薛宝琴《怀古绝句十首》谜底试寻

    《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灯谜诗《怀古绝句》的真正“谜底”还没有被人们所注意到。过去,一些红学家总认为作者制灯谜而不交代谜底,是换新鲜,“卖关子”,好让读者自己去猜。于是,茶余饭后,各逞智能,纷纷晓喻谜底,说这是走马灯,那是喇叭,这像傀儡,那像马桶……恨不得把大观园女儿叫来问个究竟。这样固然也可以消遣解闷,但对研究本书来说却没有多大关系,因为这是“以假作真”。结果,不但搞错了方向,又把读者引入了歧途。

    我总觉得曹雪芹不至于如此浅薄。小说中之所以写“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的”,就是作者深知一些人有此癖好,而预先告诉他们不必在这上面去花费心思。不交代谜底,也正是因为当作灯谜看,猜对猜错,对小说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这些诗,在作为灯谜之外,应该另有真正的有意义的“谜底”。否则,为什么二十二回中所有的灯谜,连贾政之流都能一猜就中,而现在黛玉、湘云、宝钗等人反不及红学家们聪明,红学家所猜出来的这些谜底,她们竟一个也猜不到呢?可见,说她们都猜不到的,并非是走马灯之类的东西,而是她们所决不可能猜到的“谜外之谜”。

    这十首绝句其实就是《红楼梦》的“录鬼簿”,是已死和将死的大观园女儿的哀歌。——这就是真正的“谜底”。名曰“怀古”,实则悼今;说是“灯谜”,其实就是人生之“谜”。我们统计一下,在八十回之前早卒的和作者预示过她们后来将死去的大观园女儿(与主角贾宝玉无关、亦非大观园人物的尤氏姊妹不在内;续书者凭自己的想法把她们写成自杀的鸳鸯、司棋,以及诸如瑞珠、鲍二家的等一笔带过的人物也不在内),共计九人,即秦可卿、金钏儿、晴雯、香菱、林黛玉、贾元春、贾迎春、王熙凤、李纨。(李纨续书中没有死,这不符作者原意,第五回她的“册子”和“曲子”中已用“冰水”之喻和“抵不了无常性命”、“昏惨惨黄泉路近”等语预示过她的死亡结局。)我认为,十首绝句就是分咏这九个人的。现试解如下:

    第一首《赤壁怀古》是总说,写这个仕宦大家族在衰败过程中死亡累累,恰如赤壁鏊兵中曹家人马之“一败涂地”。否则,赤壁之战可写的话题尽多,何至于句句说死,写得如此阴森凄惨?小说不是自传,曹操与作者同姓也许是巧合,但小说中有作者的家世感慨在,这也是不言而喻的。“无限英魂在内游”,既是下面各首内容的提示,也表示死亡者实际上还不限于写到的这九个人。

    《交趾怀古》是说贾元春的。头四个字,脂本一律作“铜铸金镛”,这肯定是原文。后人为切合“交趾”“马援”,改成“铜柱金城”,这样改,以史实说是改对了,从寓意说是改错了,因为作者用“金镛”是为了隐指宫闱。汉代张衡《东京赋》中说“宫悬金镛”。南齐武帝则置金钟于景阳宫,令宫人闻钟声而起来梳妆。要宫妃黎明即起,就是为了“振纪纲”。总之,首句与元春“册子”中所说的“榴花开处照宫闱”用意相同。“声传海外”句与她所作灯谜中说爆竹如雷,震得人恐妖魔惧一样,都喻进封贵妃时的煊赫声势。马援正受皇帝的恩遇而忽然病死于远征途中,这也可以说是“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望家乡,路远山高。”但由于元春之死详情莫知,诗末句的隐义也就难以索解了。

    《钟山怀古》是说李纨的。她青春丧偶,心如“槁木死灰”,外界之事“一概不问不闻”,所以说她不曾为“名利”所系。她后来“被诏出凡尘”,“戴珠冠,披凤袄”,这完全是因为她儿子贾兰“爵禄高登”的缘故,并非她自己不愿当“稻香老农”。所以说“牵连大抵难休绝”。至于被他人嘲笑,在她的“册子”中也早有判词,所谓“枉与他人作笑谈”是也。

    《淮阴怀古》是说王熙凤的。“壮士须防恶犬欺”,“恶犬”就是贾琏,眼前他怕凤姐,将来凤姐反被他所欺,终至遭休弃回娘家,“哭向金陵事更哀”。脂评曾把二十一回“俏平儿软语救贾琏”与后半部佚稿中“王熙凤命强英雄”一回加以对比,叹息说:“此日阿凤英气何如是也?他日之身微运蹇,展眼如何彼耶?人世之变迁如此,光阴倏尔如此!”王熙凤独操大权,主持荣国府,协理宁国府,以及包揽外界诉讼、放债等事的“三齐位”,既确“定”于秦可卿“盖棺”之时,同时,这也正是决“定”她将来下场的时刻。她日后获罪坐牢,执帚扫雪,被夫所弃,短命而死,(四十三回,尤氏对凤姐说:“明儿带了棺材里使去。”脂批:“此言不假,伏下后文短命。”)正是她自食恶果。对“弄权铁槛寺”、贪赃害人一节,脂评就指出:“如何消缴,造业者不知,自有知者。”“知其平生之作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