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闲话红学(1)(1/2)

    沉香

    中国的小说开始于唐,那时有说书人话,经过元代的白话文洗礼之后,到了明代,被一群高手接了过去,开始变着花样地玩,四大名著里面占了仨不说,还剩下个《金瓶梅词话》在一旁虎视眈眈,随时等着替补。晚明是个对宋理学全面反思的时代,有李贽这样的“女权主义者”,也有冯梦龙这样的“情教教主”,赶上当权者不是秦始皇,眼前没有大火,脚下也没有大坑,大家都可着劲儿地奚落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刑不上大夫,礼却下了庶人,而知识分子反抗的武器就是编故事,所以才有大量的小说出台,更别说冯梦龙精神旺盛的还要整理民歌。记得汪曾祺曾经说过: “小说是写生活不是讲故事!”这话是掷地有声,但小说如果没有故事情节撑着,一地鸡零狗碎人民群众也是不爱看的,当然像《金瓶梅词话》这样就更加不容易,又讲生活又讲故事,上台领了奖还高票房,所以才叫奇书。

    小说到了清朝一片萧瑟,政府不鼓励,民间不提倡,写不好要杀头的。清朝的皇帝觉得汉人真是麻烦,明代留下一群知识分子七嘴八舌唧唧喳喳别提多讨厌,无怪要亡国。程朱理学这么好的玩意儿为什么不拿来用?在思想上全把他们阉割了,看谁还敢跟朕叫板!文字狱整一堆奴才出来,小说搞到后来只剩下《红楼梦》撑场面,好像残花败柳之中突兀伸出一树海棠,抢眼但也稍显怪异。而冯梦龙的男欢女爱,一脉暗香被蒲松龄偷偷接去,到底是不敢张扬,只好借狐狸花妖指东打西;至于《儒林外史》虽说是讽刺小说,也很耐看,但穷酸气是有的,只有《红楼梦》,作书人笔下元气充沛,神韵是来自明代的。

    []《红楼梦》问世的道路很曲折,曹雪芹著书黄叶村,知道的人不多,写了书只小范围阅读,都是亲朋好友。写长篇小说是个耗损人心力的事情,写到最后往往是拼体力耐性。没有考证过冯梦龙、罗贯中写小说是何等景象,他们有稿费可拿,书一写出,那边马上活字印刷坊间卖钱,想来下笔如飞,《三言二拍》写两遍也不可能吐血身亡。曹雪芹是精工出细活,又要字字推敲,呕心沥血,一部书磨蹭十年才写了一半,除了会喝酒写字之外,也不见他有别的挣钱本事,潦倒是必然的。乃至于三餐不继,举家食粥,我一直奇怪,这样情况下他还能不失笔下健朗,真乃奇人也。

    跟曹雪芹同时代的有个袁枚,此人进士出身,又做官,所以有银两支持自己的小情小调,写过《随园诗话》。那时官场的小资们出这种“诗话”是种风气,无非一些吃喝玩乐的讲究,酒余饭后的赏玩。但《随园诗话》却因了一句话跟红学结缘。袁枚写道: 曹楝亭的儿子叫曹雪芹,他写了一部《红楼梦》,里面提到大观园,应该就是指我的随园了。

    这一句话被后世的红学家多次提及,里面提到的曹家信息很被大家考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