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说西游 > 前后悟空情何别(2)

前后悟空情何别(2)(1/2)

    吴承恩虽不满现状,胸中积蓄着愤火,有改革现状的强烈要求,但他毕竟是生活在十六世纪封建社会的文人,他的思想不可能跳出时代的樊篱,不可能不接受他那个阶层对他的教育和影响,正像被“紧箍儿咒”制住的孙悟空一样,他也在时代思想的“紧箍儿咒”下屈服了。吴承恩生活在多灾多难的年代,耳闻目睹过民众抗击倭寇的斗争,农民起义的悲壮事迹,这些对他均有心灵的触动。不过,吴承恩并没有超出“皇权主义”范畴,他只是反对“坏官吏”,而拥护“好皇帝”。他心目中的理想是实行儒家“王道”,达到“君正臣贤”。所以,他虽在诗文中抨击时弊,表达内心积愤,那多半是因为他大才未得朝廷重视而感慨、悲怨。在《答西玄公启》一文中,对自己“才高八斗,笔挽千钧”而无人赏识感到愤慨。但同时,他又在《明堂赋》之类文章中,一反常态对明王朝大唱赞歌,吹捧昏庸的嘉靖皇帝朱厚熜是“崇功伟烈”圣君。可以说,吴承恩虽然不满现实,有一股刚直之气时时溢出,但“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在内心深处还潜伏着名与利的冲动,也还希望仕进,能为上层人赏识,一展襟抱,以致有急不择门之失。正因为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在小说第八十八回“禅到玉华施法会,心猿木母授门人”中,通过玉华王来描写所谓“贤君”,所谓“海晏河清,太平之世界”的“王道”样板。由于吴承恩始终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下,所以他笔下的孙悟空在第十三回之后,虽野性未驯,但“已知悔”了,“情愿修行”。正因为如此,悟空后来虽仍傲视上天,也嘲骂过高等神佛,但从心情上并不敌对,在“紧箍儿咒”的胁迫之下,他“死心塌地”随唐僧往西天取经,再也不敢越雷池一步。而他反而觉得自己的大才得到器重,不惜沥尽心血为之效力。说实在的,当初他反抗上天,在一定程度上也因为玉帝太低估了他的才能,让他当弼马温所致。在他十三回之后的情节,与其说孙悟空的转变,毋宁说是吴承恩思想另一端的展现,他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