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水浒传重读札记 > 《水浒传》重读札记之十九:赏析《水浒传》的艺术

《水浒传》重读札记之十九:赏析《水浒传》的艺术(2/2)

化,不再是单线的发展,而是根据事件的发生,综合的安排人物,构建情节,这和水浒中的实际情况是切合的,聚义前大家的反抗都是个别的和自发的,而聚义后却完全是一个整体,从两败童贯、三败高太尉到后来的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基本上都是这样的结构。到了最后又是分别讲述了几个主要人物的结局和结果,把一场反抗朝廷的运动从自发、个体的开始,到有组织、有规模的壮大,再到一个个死的死、伤的伤、走的走的结束,完完整整地表现了出来。同时,结构的富于变化,主要是通过展示情节的生动性、曲折性表现出来。写大小事件,都显得腾挪跌宕,变化多端,引人入胜。

      《水浒传》的第三个比较突出的艺术特点是他的语言艺术。《水浒传》的语言带着明显的话本的特点。所谓话本,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白话,《水浒传》第一次将白话运用到了绘声绘色、准确生动、惟妙惟肖的程度,成为中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

      《水浒传》的语言明快、洗炼,无论叙述事件或刻划人物,常常是寥寥几笔,就达到绘声绘色,形神毕肖的地步。在《楔子》里,《水浒传》的语言艺术的魅力就已经开始显现出来,如写洪信遇虎一段:“只见山凹里起一阵风,风过处,向那松林背后,奔雷也似吼一声,扑的跳出一只吊睛白额锦毛大虫来。”先是风,后是声,然后是虎,一句话写出了很多的层次和段落来。再看洪信的反应:“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唬得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的响,浑身却如重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口语化、市井化的语言,四句一句一样,把洪太尉的受惊吓写的活灵活现。

      《水浒传》的语言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三拳充分展示了《水浒传》语言生动、准确富于表现力的特点:第一拳:“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了出来。”第二拳:“提起拳头,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 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又只一拳,太阳穴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钵儿、铙儿,一起响。” 这三句都是比喻句,句式结构几乎相同,而且非常有层次性,分别从味觉、视觉、听觉三个角度对鲁智深这三拳的结果进行描绘,这样把本来抽象的感觉用具体的味道、颜色、声音来形容,容易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再加上味道是“咸、酸、辣”,非常鲜明;颜色是“红、黑、绛”,非常绚丽;声音是 “磬、钵、铙”发出的,非常悦耳动听;三者加在一起,带给读者的就是美的享受——打得真是痛快,强抢民女的镇关西只有被打成这样才够解气。

      《水浒传》人物语言达到高度的的个性化成度。鲁智深刚见到史进,既称久闻其名初次见面的史进为“阿哥”,也称只闻其名未曾谋面的王进为“阿哥”。这两个都是好汉,都让他喜欢。这一声声“阿哥”,表现了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欢喜”;李忠和周通在鲁智深的眼里并不是慷慨爽利之人,他推辞他们拉他入伙的话语:“俺如今既出了家,如何肯落草。”真正的妙语天人,也只有鲁智深说出这样的话来才精彩;杨志对自己的身份特别在意,他自我介绍说:“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姓杨名志。流落在此关西。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这些话很切合杨志自负名门之后的性格;李逵常说:“哥哥,兄弟闲了多时。不曾杀得一人,我便先去走一遭。”“杀人”二字就象口头禅一样常挂在李逵的嘴上;宋江一说话,总会带上几句:“俺是郓城小吏出身。又犯大罪,托赖你众弟兄扶持,尊我为头......”,等等,《水浒传》中人物的语言,使每个人物突显出强烈的个性来。

      当然,《水浒传》的艺术特色不仅仅是上面说到的,比如起现实主义和个人英雄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比如其描写的当时社会的民俗风情画卷,等等都带给人很高的艺术享受。而且其战争场面的类同化描写,后半部分的零乱和仓促等缺点也很明显。但是不管怎样,瑕不掩玉,《水浒传》依然是我们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