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十七节(1/2)

    站在顶峰上看着朝阳是我几天以来一直在做的事情。在别人的眼中也很正常,毕竟梁山的日出很美。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几天以来,我虽然每天都在这里看太阳出山,但是我的脑子里面一直在想着一个问题:我该怎么办,我该怎样决定梁山的未来呢。是踏上主动出击的道路,与宋王朝分庭抗礼还是继续呆在八百里水泊中作缩头乌龟,维持梁山的现状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无论是在什么时代,英雄的成功,莫不是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结果,从来没有坐收成就消极等待的成功者。就算是日本战国时期最能忍耐的德川家康也是在丰臣秀吉死后踏上了主动进攻的道路。最终统一日本,开创了幕府时代。现在我的情况也差不多,躲在这梁山泊中,等待着朝廷对我的一次次围剿。就算宋江打赢了这一仗,朝廷也会再派人马攻打梁山。躲在梁山上,失败的命运是早就注定开了的。

    就算每次都能打败围剿的官军又能怎样呢?难道能一辈子都躲在这里么。我不知道是出现什么样的变化,现在的情况和我所知道的历史不太一样。但是现在的时间是肯定的: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再过两年也就是1114年的时候,完颜阿骨打就要起兵反辽了,要是我没有记错的话他次年就会建立金国,与辽国分庭抗礼。9年后也就是公元1121年金灭辽统一北方。1124年就向北宋进攻了。也就是说如果我躲在梁山最多也只能躲12年。12年后,金兵就会大举入侵。我的好日子也就过到头了。与其在那里苟延残喘12年,还不如全力以付的打出去,看看能不能打出一片自己的天空。

    梁山的兄弟们会怎么想呢,会支持我的做法吗?不能告诉他们将来会怎么样能让他们信服么?虽然现在我的声望超过了宋江,但是宋江和他的支持者们会同意我的做法么?我能说服众家兄弟么?一时间,脑子里面的问题又冒出了一大堆。

    我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双手捂住了自己的脸,用力揉搓着,虽然已经是初夏,但是早晨山顶的风还是满冷的。已经把我的脸给吹木了。我一边搓着一边想:不管怎样,梁山的将来和我的命运是绑在一起的,没有梁山的将来,也就没有我的未来。而主动出击,才是唯一的道路。想到这里,我停下了自己的动作。望向东北方向,那里是京东东路的驻所――青州的方向。此时的东方,太阳挣脱了地平线的束缚,跃上了天空。

    回到聚义厅中,见戴宗和公孙胜坐在那里等我,赶忙上前招呼。二人还礼,分别坐下,还没有等我开口,戴宗便道:“晁天王,宋公明哥哥昨夜派人传回消息。已经在赤松岗遭遇官军,现正两军对峙。并报知官军详情。”

    此次官军围剿梁山,算得上是仓促出兵了,呼延灼被击败得消息传到东京,朝野震动,徽宗皇帝甚怒,急令高逑立即派兵,乘梁山人马大战后未恢复元气,再次围剿,并派出宦官王继恩统领军马,高逑立即在驻守东京的禁军中调拨了三万人,交王继恩统率。王继恩会见了带伤逃回的彭圯,仔细询问了上次的战况,认为上次的失败是由于呼延灼被困后官军缺乏统一指挥而造成的。他重新安排了部队的编制。带上了十员战将。和官军上次围剿不同的是,这次的官军编成以步兵为主。因为王继恩认为上次呼延灼之所以被困,是因为马军和步军速度不一致而造成了部队运动前后脱节。

    听到这里,我点了点头,心想这王继恩到也算是个人才,分析得颇有道理。我转头问戴宗道:“那十员战将,分别是什么人啊”戴宗道:“分别唤作李承进、李承渥、伍彦柔、田行稠、辛延、潘崇彻、卢多逊、刘澄、樊若水、屠令坚外号和擅长使用的兵器未曾见报。只知道皆是禁军军官。”渥点了点头。对着公孙胜道:“此次官军来势汹汹,人数又是我下山人马的两倍。我们山上也要早作准备。公明兄弟万一有个闪失,也好接应。”公孙胜点头称是。

    接下来的十多天,我将所有的基本日常工作交给了公孙胜,每天只看一下宋江送回来的战报。根据宋江的战报,他每日与官军交战,官军的将领都不是梁山头领的对手。只是由于官军人数太多始终无法一举击溃。我看了战报宽心不少,只是成天和綦毋胜等人混在一起,改造梁山的兵器。在征得他本人的同意后,我用3000贯钱买下了他炼制灌钢的办法,请他教授给了其他的工匠,使得我梁山的钢铁生长迅猛增长,在得到大批量的钢铁供应后,我的另外一个想法变成了现实:模具化兵器生产。原来的兵器生产都是用钢条慢慢打造。生产耗时又不容易扩大规模。只能是几个人搞一个铁匠铺子。现在我得到了焦炭和大量的优质钢铁,使得模具化生产的前提条件成为了现实。用这个办法,我们一天就造出了五十多把钢刀。虽然锋利程度不及綦毋胜自己打造的海上明月刀,但是与官军配发的钢刀相比已经是强过甚多了。

    另外一方面,我改进了箭的制造办法。梁山上的弓箭全部得自官军的缴获,原来自己是不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