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白话三国 > 第四十三篇 彼之得志, 我之忧也

第四十三篇 彼之得志, 我之忧也(1/2)

    甘露二年(公元257年)十二月,姜维趁司马昭倾全国之力平叛淮南时再次北伐,魏将司马望和邓艾进据长城(县名,今陕西周至西南,并非万里长城)相抗衡。魏军虽然人少,但军粮充足,面对蜀军的百般挑战就是不理。几个月后姜维听说诸葛诞兵败被杀后撤退,并再次担任大将军。这一战本身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唯一的热点是在此期间谯周写下了一篇《仇国论》,对姜维不顾"蜀人愁苦"而一意孤行动武进行讽刺。《仇国论》的出台标志着蜀汉内部对北伐的否定达到了顶峰。在文章中谯周认为,如今的情势有如六国并立,并不是秦末鼎沸的乱世。蜀汉的正确路线,应当是向周文王那样休养生息,而不可能如汉高祖那样一统天下。相反,如果"极武黩征,土崩势生,不幸遇难,虽有智者将不能谋之矣"。这个意见,其实并非谯周个人的独断,而是蜀汉国内对北伐一事持否定态度人士的大爆发。蜀汉国内反对北伐之势之所以愈演愈烈,一方面,是因为历年的北伐都证明,力攻强曹很难有什么战果,而自己的消耗不能忽视,战争毕竟是日费千金的事情。另一方面,同时是在外围压力越来越大的窘境下内部矛盾激化的反映。淮南的第三叛已经证明,北方在内部爆发大规模叛乱时仍有能力"看一个(蜀),挟一个(吴),吃一个(叛)",而蜀汉的国力,到此已经是"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有菜色"了。甘露三年(公元258年)十二月,姜维申报蜀汉后主刘禅后,将汉中的防务彻底修改。原来的部署是遭遇进攻时占据各个险要关口,据敌于国门之外。这一方针从魏延到王平都加以贯彻,因此取得了兴势一役的大捷。姜维认为这样的防守虽然稳妥,但没有太大的好处。他新的部署是如果遭到魏军进攻,放弃险要退守汉乐两城,并坚守阳平关。趁敌人攻坚不克退兵时加以追击歼灭。然而,姜维的这个理由,说的难听点,挂羊头卖狗肉。他有自己的难言之隐:蜀军战斗力的下降已经无法支撑全面防御的任务。姜维如今的行为,有如赌徒,开始下小钱,越输越下大注,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被资本雄厚的庄家彻底清盘。在五年后的魏灭蜀之役中,我们将看到这一部署的恶果。

    诸葛亮在世时,法令严峻。有人劝诸葛亮以大赦来取得民意,诸葛亮反对,认为治国不能以来这样的小恩小惠。当年刘璋屡次大赦,对他的统治有什么帮助吗?然而诸葛亮去世后,蜀国风向一变,大赦频繁,三四年一次。对此,大司农孟光曾当众责备大将军费袆,认为这白白便宜罪犯:“夫赦者,徒与罪犯有利,非明世宜有。衰弊穷极,必不得已,可权而行之。今国家未有旦夕之危,何以数施非常之恩,以惠奸宄?”但从费袆遇刺后蜀汉仍然坚持这一政策看,这不是费袆个人的心慈手软。个人的看法,与东汉对比,三国时人口剧减,为了尽快恢复人口来取得兵员劳力三国都费尽心机,并不得不采取些非常手段。魏国陈群钟繇等人曾有恢复肉刑的动议,听起来残忍其实仁慈:其出发点是以此处罚一些本来应该判死刑的人,这样每年可以从断头台上"节省"三千人。这个动议虽然由于肉刑已经失去了存在的社会基础而不了了之,但魏国对此的努力可见一斑。东吴对此也有非常行动,卫温等人出海就是为了抓壮丁。蜀汉的大赦,应属于同样的性质。蜀汉人口变化的过程不详,这里仅按照现有的史料进行个推测。《晋书?地理志》记载:刘备称帝,约有户口二十万,人口九十万,这与夷陵之战时蜀汉七万大军的估计基本吻合。根据诸葛亮一出祁山时刘禅的诏书(实际为诸葛亮所作,刘禅拿着念而已),蜀汉有军队二十万。按照军民十比一的极限比例,蜀汉此时至少有二百万人口。当然,这个二十万就象赤壁时曹操的八十万一样仅仅是声称,不会真实。但以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亲率十万大军,而国内必然会有少量留守部队来估计,当时蜀汉的人口应在一百一二十万左右,人口得以恢复是事实(注1)。然而,蜀汉亡国时人口状况白纸黑字,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口,可见从此后蜀汉人口在下降。诸葛亮去世后蜀汉频繁的大赦,多半是其恢复人口的一种非常手段,因此费袆对于孟光的指责只能"知错不改"。另一方面,人口的下降反映的是蜀汉内政的恶化。姜维北伐,从来没有过诸葛亮的十万大军,每次都是"数万",从侧面也可以看出蜀汉国内政治经济状况的恶化。在这样的困境中,姜维于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再度北伐。《三国演义》中称其“欣然”上表,不知道“民有菜色”时他怎么能“欣然”的了?被邓艾击败于侯和后,姜维退往沓中。这一败后怨声载道朝野鼎沸,黄皓诸葛瞻(诸葛亮子)等人有了解除其兵权并以右大将军阎宇代替其为全军首领的动议(注2)。从此姜维不敢回成都,当年十月起以屯田为借口驻扎在了沓中。蜀汉的北伐,至此全部结束。

    与蜀汉衰落相对应的,是东吴无休止的内讧。孙亮自从甘露二年(公元257年)临朝听政以来,大权一直掌握在大将军孙綝手里。他不满于孙綝专权,经常故意拿一些难题来纠缠这位大将军。孙綝受不了,干脆告了个病假回家,免得在庙堂之上出洋相,实际上却把自己的兄弟心腹都安插在要害岗位上,在家里遥控政局。这种把戏当然让孙亮更加愤恨,他暗中和孙权长女鲁班公主(全琮妻)以及太常卿全尚等人谋划,要除掉这个"大将军"。孙亮最担心的,就是全尚,因为他妻子是孙綝的姐姐。很不幸,事实被他言中,全尚缺乏必要的警惕性,将这个计划告诉了自己的结发妻子,这位全夫人立刻就告诉了孙綝。九月,孙綝发动政变,废孙亮为会稽王,并将鲁班公主发配豫章,将全尚发配零陵(后来杀害)。和魏国一样,他也不得不另找个新人来做皇帝。十月,孙权的儿子孙休即位,成了东吴的新任君主。

    和他的前任孙亮一样,孙休对这位横行霸道的大将军孙綝也是相当提防,但表面上还是相当地宠幸。他升孙綝的官为丞相、荆州牧,封地增加到五个县,并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