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十一章(1/2)

    到了第二天,三月十四日。裴绪从南郑赶到了青龙山,他带来了关于邓先的鉴定报告。报告指出邓先很有可能是在江州任职期间就与曹魏有所勾结,军谋司已经针对他在过去几年中可能泄露的情报数量以及危害性做了评估;在报告的最后还特意强调说,从在邓先家搜到的情报级别来看,如果没有拥有更高权限者的默许或者疏失,他很难独立完成这一系列行动。荀诩知道这暗示着什么。

    荀诩看完这份报告,满意地弹了弹封套:“不错,这份报告分析的很精辟。”

    “这是出自冯大人的手笔。”裴绪回答。

    “冯膺?这是他写的吗?”荀诩有些惊讶,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以后,他嘿嘿一笑,“这个家伙的嗅觉还真是灵敏……”

    “什么意思?”裴绪听的有些糊涂。

    荀诩故做神秘地摆了摆指头:“你以为昨天是谁如此殷勤地将邓先的事通报给李都护的?”裴绪撇撇嘴,“哦”了一声,他也一直怀疑是冯膺。荀诩摇摇头,有些好笑地继续说道:“冯大人原本打算偷偷告诉李平都护,好叫我吃个瘪;没想到李平本人先服了软,他就立刻揣摩出了上峰的意思,见风使舵,转而设法在报告里把邓先与李平扯上关系……冯大人的敏感性倒真是不低。”

    裴绪鄙夷地“嗤”了一声,没有发表更多言论。他拿出自己的印鉴在文件上敲了个印,一边随口问道:“徐永这条线有什么新成果吗?比如说烛龙。”

    “目前还没有,徐永矢口否认他知道任何关于烛龙的事——当然,也许是他真的不知道。总之现在陷入僵局了。”

    裴绪听完荀诩的话,立刻接口问道:“要不要我来帮忙?”

    “唔?你想参加询问工作?”

    “有些兴趣,也许换一个人询问,会有意外的惊喜。”

    荀诩双手抱臂,扬起眉毛端详了一阵这名部下,似乎对他的毛遂自荐有些出乎意料。考虑了半天,他终于点了点头,说了两个字:“好吧。”

    今天询问开始的时候,徐永今天发觉询问室的环境与以往有些不同,平时坐在自己对面的只有杜弼和荀诩两个人,今天却多了一个白净的年轻人,他坐在最右边,看起来温文儒雅。荀诩只是简单地介绍说这是司闻曹的明日之星,是前来旁听的。

    徐永不明白他们的用意,于是没有说话,只是谨慎地点头示好。

    大概是考虑到昨天气氛太僵的关系,今天的话题几乎没涉及到“烛龙”,询问方把注意力放在了曹魏军情上面。徐永看起来松了一口气,他很配合,有问必答,把自己所了解到的曹魏内部情况如数道来。询问的主力照例是荀诩和杜弼,裴绪全程很少作声,偶尔问的几个问题也都不牵涉重大,更多时候是若有所思地注视着徐永,用自己的右手不停地转着毛笔。

    这一天的询问异常顺利,双方合作都很愉快。等到快到傍晚的时候,杜弼表示今天的工作到此为止,荀诩、杜弼和裴绪三个人收拾起资料,起身离开。

    裴绪走在最后。当他路过徐永身边时,忽然伸出手去拍徐永的肩膀,想去赞扬这位逃亡者今天表现得不错。徐永先是一愣,然后冷淡地用右手抚了抚肩头,借故推开裴绪的手。裴绪只好把手缩回来,有些尴尬地摸了摸鼻子,一言不发地跟着荀诩走了出去。

    接下来两名一直负责徐永安全的侍从走进屋子,徐永这时才从毯子上站起来,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然后跟随他们返回到自己的卧房去。

    一进卧房,徐永不紧不慢地把房门关好;确认四周无人以后,他低下头去,谨慎地将一直握紧的右拳舒张开来。他的掌心是一片揉成一团的纸头,上面写着四个字:午夜北墙。

    三月的汉中入夜后天气仍旧寒冷,尤其是在山里,夹杂着岩石气味的山风更显得刺骨凛冽。徐永一直没有睡,他穿戴整齐躺在床上,双手交叉搁在胸口,一动不动。等到外面打更的梆子连响了三声,他从床上一跃而起,轻手轻脚地走到门口,慢慢打开房门。

    为了表示信任,荀诩并没有安排卫兵在徐永门口宿卫,他可以在整个院子里随意走动,只有离开大院的时候才会有人跟随。现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除了几个值更的卫兵以外,其他人早已经睡着了。徐永将房门打开一条缝隙,看到远处哨塔上的士兵正披着麻布斗篷烤火,昏昏欲睡;于是他飞快地闪身而出,贴着走廊朝北墙走去。

    高达三、四丈的北墙下半截为青砖砌就,上半截为土夯,亦青亦黄的冰冷色调在月光下显得异常坚实厚重。两年之前,糜冲就在这里越墙而逃。当然,这件事徐永并不知道的。他到达北墙以后,揣揣不安地四下望去,看到一个人在围墙角落的阴影里冲他招手。

    “徐督军,你来了。”

    “你是谁?”徐永压低了声音问,表情有些惊疑。

    “衔烛而行,以照幽明。”

    随着一声长吟,那个人从阴影里走出来,徐永现在可以看清了,他是裴绪。

    “徐督军,这几日询问可真是辛苦你了。”裴绪的语调很轻松,在月光下他的脸轮廓分明。

    徐永绷紧了脸色,谨慎地问道:“……呃,大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