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评书三国 > 第十四回 赵子龙救主回营 张翼德拒水断桥

第十四回 赵子龙救主回营 张翼德拒水断桥(2/2)

  “那末将军,不走便怎样?”

    “老张准备吓退了曹兵,然后再走。”

    这样一讲,小兵不明白他的意思,问道:“那末请问将军,你如何吓退曹兵呢?”

    “老张用计!”

    “三将军会用计吗?”

    “老张一向诡计多端。”

    张飞又要说大话了。小兵想,不知他要用什么计,能够吓跑百万曹兵,这条计恐伯就是你家老师诸葛先生,一下子也想不出来,便说道:“请问三将军,计将安出?”

    张飞立即叫他们过桥,到距此两里路的一片小树林里,每人折一根树枝下来,不能长不能短,长了会折断的,短了派不着用场,要坚持到底,即使大小便也要熬一熬,不要下马,若被曹操看破是计,杀过来大家要没有命的。

    张飞所想到的法子,确实也可称得上是一条计。他关照小兵把折下来的树枝,一头结在马尾巴上,另一头较细的树枝拖一点在地上,象把小扫帚一样。然后每人上马,手执马鞭,在树林之中四周来回奔跑。二十五匹马,一百只马蹄,加上二十五根树枝拖在地上,当时正值深秋天气,经这批马兵这么来回不停地跑动,二十五根树枝在地乱扫,顿时可以卷起一股沙尘,遮天蔽日。在长坂桥看过去,肯定也是落叶飘零,浓烟密布,恰似千军万马在奔腾。

    张飞这么布置完毕,吩咐他们速去照办。小兵问张飞:“请问三将军,这是一条什么计?”

    “这是一条吓曹操的妙计!”

    “那末叫什么名目呢?”

    张飞想过之后说道:“我家先生常说,曹操生平多疑,这一条名谓‘疑兵之计’。你们快去准备。”

    小兵们马上过桥,走二里,进树林,一切按照三将军的吩咐办事,扎树枝,上马背,连连扬鞭。不消片刻,树林之中已是烟尘四起,落叶飞扬。起初大家觉得这个办法既简单,又有趣,因此精神抖擞,快马加鞭。时间一长,沙石劈头盖脸而来,空气中泥土弥漫,令人窒息。到后来,大家跑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三将军的脾气大家都知道的,所以没有命令都不敢下马。只是一面跑,一面嘴里骂着张飞:“断命张飞,想得出这条计来,真是绝子绝孙的!”

    他们骂归驾,跑归跑。长板桥上的张飞等马队走后,不一会儿,见后面小树林中已经浓烟四起。心里想,曾操啊,你有百万大军,我只有二十五根树枝,同你比试一下,到底谁强。他振奋精神,在桥面上等侯曹操到来。

    逃回去的张燕手下的小兵,见曹操率大队己到,急忙到马前禀报:“报丞相!”

    “何事报来?”

    “前面桥梁之上,黑脸张飞横矛立马,拦住去路。张燕将军被他枪挑。请丞相定夺。”

    “前面桥梁之上有张飞拦住去路?”

    “是!”

    “这个么……”曹操想,孔明你先叫白面孔赵云到我大营冲杀一昼夜,现在又派黑面孔张飞守在桥面上,算给我点颜色看看。你诸葛亮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种打法从未遇到过,真叫我丈二和尚,摸不着个头脑。曹操自从樊城桥上中了张飞的计后,心里明白,近来张飞一点也不憨。还听说他拜孔明为师,也懂得了用汁。此番上前要小心。

    虽则张飞的计策蹩脚,但对于曹操来说,总是很适应的,今朝这个当又要上得不大不小。

    曹操命令小兵退下,传令大队上前。近则,抬头一看,果然黑脸张飞稳坐马背,独立桥头。传令停队。炮声一响,大队从前到后全部停下,刀枪旗幡纷纷落下。

    “列公!”

    “丞相!”

    “跟了老夫上前一看。”

    “丞相请!丞相请啊!”

    曹操带领众文武和极少数侍从,点马来到长板桥下。虽说是桥下,距离张飞还有一段路,要动手一下子还够不上,而说话都听得清楚。丞相与文武一齐上马。曹操在马上身体带侧,一对三角服的眼梢,向张飞望过去。心里想,我们都是老相识,老打交道了,不用再介绍了。起两手对张飞一拱:“桥梁之上,我道是谁,原来是翼德三将军。老夫在此有礼了。哈……”

    张飞见曹操对他行礼,睬都不睬。本来还要叫你一声阿瞒,还你一个礼也无所谓。今朝你又把我家大哥在长坂坡打得一败涂地,无藏身之地;二嫂嫂由此投井身亡。我恨不得立即冲下桥来,杀你一个痛快,方出老张心头之恨!不过老张今朝为了守桥,有一条计谋在此,毋须同你硬拼,这条计策成与不成,还需你这老贼从中相助。计成,你退兵;计不成,随你便。反正我死守此桥,准备象赵云一样,与你老贼拼一个你死我活,休想有一个曹兵过桥。张飞转定念头,对桥下的曹操破口大骂:“呔!桥梁之下你这老贼!”

    “啊呀!你这匹夫!”

    曹操听张飞出言不逊,也不示弱,连忙回敬。我客客气气叫一声“三将军”,有礼在先,你却非但不回礼,反而骂我“老贼”,真是一个匹夫,气死老夫也!今天我不与他多烦,让我想办法来对付他。

    三将军站在桥上,面对曹操,怒目圆睁。眼梢对桥那边树林里看看,尘土遮天,烈烟滚滚。心想,好啊!曹操,我请你看戏了:“老贼,你且听了,老张奉我家军师将令,埋伏火攻在桥梁那边树林之中,要把你老贼带来的人马,烧一个焦头烂额,片甲不归。我已经在此等候你长久了,你与我来来来!往那边观看!”张飞说罢,便起手对桥那边一指。

    “火攻?”曹操一听又是火攻,早已毛骨悚然。自从出了个诸葛亮以来,每逢交战必有火攻,博望、新野两把火,烧掉我数十万人马,今朝又有火攻伺候,真叫我有点吃不透是真还是假。抬起头来对张飞指的方向一看,“喔哟!”只见“呼──”黑烟四起,好象还见一彪军来,一彪军去,川流不息,络绎不绝,恰似万马奔腾──“这个……”曹操实在无法判别真伪,只好问两旁文武:“列公。”

    “丞相。丞相!”

    “可有埋伏?”

    文武见烟雾弥漫,心里也惊慌不已,大家也在商议,到底有没有火攻,他们也摸不准。刘备虽然在长坂坡败得狼狈不堪,不过他的大将多数未露过面,还有很大的实力,尤其他的军师诸葛亮影踪未见,神出鬼没。现在见我们长驱直入,却在前面树林之中设下火攻,也未可知。也有可能张飞借了军师之威,来威吓我们,叫我们不战自退。大家听得丞相动问,又不可以不讲,倘然讲错,百万大军葬身火海,我们如何吃罪得起?心里都在想,你丞相脑子也是极其聪明,有火无火你自己去决定吧:所以一个个都说道:“啊!丞相,下官无才……”“末将无能……”“请丞相自己观看。”

    曹操也知道大家一时也难以料定,也就罢论。旁边徐庶一看就知道张飞的计是假的。赵云救了阿斗出营,刘备要是去远,那张飞不可能再在此地阻挡。肯定刘备就在对面,或者还没有去远,所以张飞想出一条疑兵之计,要想把曹操挡一挡,然后再同刘备一起撤走。徐庶想到这里,点马到曹操面前,把手拱拱:“丞相,照徐某看来,丞相过桥起火者,定有火攻;丞相不过桥不起火者,那末并无火攻。”

    曹操对徐庶看看,心里想,你的说话最通,讲了半天,等于没有讲。看来你也吃不准,只好这样讲。

    曹操再作思量,明白了。不管有火、无火,刘备就在桥那边。孔明为了保证刘备的安全撤走,所以叫张飞在此埋伏、但是究竟有火,还是没有火?记得夏侯惇兵进博望坡,被大火一烧,十万人全军覆没;张辽带兵十万三冲鹊尾山,横说有火,竖说有火,结果只是吓唬一下;后来兵进新野,一把大火把十万兵烧个精光;我上次亲自到樊城,遇到张飞,他说有火攻、我信以为真,结果是假的;今天末……曹操想到这里,心寒胆战。如果火攻按照这个规律来烧的话,今天应该是真的火攻。

    打仗哪有规律可循?若然诸葛亮的用兵只不过如此简单,何能助刘备得此三分天下?也难怪曹操要见孔明怕,数十年来他一向打胜仗,有他的一套战略战术。突然近来连遭大火焚烧,几经挫折,总难彻底消灭刘备,又孔明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治国之能,胸怀六稻三略,熟知天文地理,自己虽非庸碌之辈,到底略逊一筹。所以他钻到牛角尖里去了。

    既然逢到是真的火攻,那末就退兵吧。曹操不愿、恐被别人笑他。再一想,有了!让我把人马向你桥上冲一冲?好象我已看破机关,虚张声势来试他一试。要是真有火攻,我大队一冲,张飞必然开心,认为我中计了。见你开心,我便退兵:要是火攻是假,见到我八十三万人马冲锋,你毕竟是人包的胆,而不是胆包的人,总要露形。等到这时,我趁势冲。对。曹操立即传令:“来!与老大大队前冲!”

    曹操左手执令旗,起右手的袍袖向前面一抖,发出了假冲锋的信号。尽管是假的,但声势浩大。大将备执手中兵刃,长短武器都起着盘头,开着四门。本来刀枪全部落下,刹那间,从前到后,刀枪旗幡统统高举。马队将马一拎,马儿昂首嘶叫,准备泼蹄。

    步兵准备开步走。正是:号角吹,战鼓敲,炮声隆隆,一片喊叫之声:“冲──!”真是地动天摇,震耳欲聋。曹操在桥下定神观察张飞的神情。

    虽说是假冲锋,但百万大军的声势实在太大了。张飞以为曹操已经看破机关:但怎样被他看破的呢?一想,肯定树林里的这队马军马尾巴的树枝掉了,或者哪个下马来大小便,被曹操看破;或者听见曹兵的喊叫,吓破了胆,故而露出破绽。要是被他们冲过桥来,那末阿哥阿嫂、文官武将会一网打尽,子龙又打得精神疲乏,难以抵敌,眼睁睁地、看着我家大哥彻底完结,叫我于心何忍?你曹操要冲上桥,我张飞也不逃,索性冲下去,杀你一个落花流水,打一个鱼死网破。张飞是横眉目暴,眉头高挑,虎须倒竖,须发皆张,威震敌胆。张飞也作了一个准备冲下来的姿势,你不上来,我也不下去。毕竟张飞一个人,没有人助威呐喊。因此他把文八蛇矛手中一抱,嘴里一声吼叫:“哇呀……!”如虎啸,似龙吟,登时飞禽落地,走兽失足。

    这一声喊叫,张飞自己还未意识到威力如何。只见曹操身边的小侄夏侯杰,他本领寻常,在马上手执如意拐,猛听张飞一声吼叫,心胆俱裂。他的坐骑又非久战沙场,听得猛兽般的叫声,马屁股往上一掀,一个后羊桩,夏侯杰从马背上倒栽下来,正巧滚到曹操马前。曹操的马虽然不差,但听得叫喊,两耳直竖,心里也十分紧张。突然脚边有一样东西滚来,吃惊不小,要紧缩蹄,放下时正好踩在夏候杰的胸部,当场踏死。曹操正注目察看张飞的神态,见他一声叫,又觉自己马儿前蹄动,低头一看,见自己的侄儿已丧命,因此一个忘形,高喊一声:“啊呀!”

    这时的所有战将都被张飞这声撕心裂肺的叫声所慑,顿时个个都想起前几年的一桩事来:关云长当时在白马坡前,斩去河北名将颜良。回营时,曹操极力称赞关将军本领高强。关云长就对曹操说:“关某虽好,怎及我家三弟。”曹操问云长:“令弟有多大能为?”云长回答说:“我家三弟吼叫—声,能力涨千斤。在百万营中,取上将首级,宛如囊中取物。”当时,曹操叫大家听好,千万不可忘却,而且曹操把这几句话用笔记在战袍之上。现在大家听见这声叫,个个心惊肉跳,神色慌张,万一他冲下来,我们自己也不是他的对手,如何保你丞相呢。又听得丞相“啊呀”一叫,以为曹操心中害怕,大家误会,都想早些脱身逃命。手下见此状,要紧将曹操的马头圈转,准备逃跑。众文武见丞相马动,好似一道命令,乘机回马。一时间,人头簇动,争先恐后,家伙钻子在马屁股上乱打。曹操的银鬃马吃到家伙,泼开四蹄向前便逃。这样一来,后队变前队,前队变后队,前呼后拥,一片混乱,大队倒退。

    徐庶暗自高兴,一面逃,一面乘机恐吓曹操:“丞相!丞相不好了,张飞追上来了!”

    “喔哟!”曹操慌忙逃跑。

    这时张飞自己倒发愣了:曹操这么好端端的百万大军为何要后退呢?张飞过去在战场之上从未这样吼叫过,今天难得这样喊叫一声,并不知道有多少作用。现在他却如梦初醒,恍然大悟:哦!原来曹兵是被我吓退的。一声吼叫以致能使曹操百万大军被吓退而混乱不堪!其实,又岂止吓退百万曹兵,就连那滚滚东流的长坂河水,被张飞这么一声喊,竟然喝住,朝西滚滚而去。从此有“喝水倒流”之说。到底张飞这声吼叫,有多少威风?前人有几句赞词:长坂桥边杀气生,横矛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这几句话,是足够想象玩味的。可知其威力究竟有多少!

    话说小树林里的一队马军,正跑得气喘吁吁时,只听得耳边一阵山崩地裂的轰鸣声,大家听得清楚,却不知何物响亮到如此地步。一齐扣马对长坂桥方向看去,只见百万曹兵慌忙而退,正是人似潮涌,马如山崩,自相践踏,不计其数。又见张飞一个人在桥面上横矛勒马高声喊叫:“老张来也!”这队马军立即把马尾巴上的树枝松去,飞马赶到桥头──“三将军!三将军!”

    张飞听得有人喊叫,他回头一看,见这队马军已到跟前。他浑身是劲“弟兄们,尔等可曾听得,老张一声吼叫,吓退了曹兵百万?”

    “刚才我们听到的声音,原来是你吼叫的声啊?”

    “是啊!”

    大家朝前看看,敌人确实已经全部退走。张飞独退百万大军,真是古今少有。

    弟兄们对张飞说道:“三将军,既然曹操退兵,那我们也快走吧!”

    “好,我们走吧。”张飞退过桥头,刚刚准备要走,忽然又立定,他对这顶长坂桥看看,想,虽然曹兵百万被我吓退,但不知他们到底为什么退兵。如此看来,这顶桥放在那里,总觉不妥当,倘然我带兵一走,曹操打听下来没有火攻,他肯定马上就追上来,我们还是逃不远。所以他下令把这座桥拆去。张飞拆了桥以后,认为即使你曹操要想追;追上来,已经没有桥了!他就无法可想。其实张飞又犯老毛病了:上次樊城吊桥计成,事后把襄江面上的船只全部烧去,被孔明军师指出,这是个破绽。曹操生平多疑,反而马上追来。你只要把船抛锚带缆,叫他前来,他倒反而不敢。因为你烧船,说明你胆怯,曹操就知道是退兵之计,因此马上就来。现在张飞把孔明的说话又忘得一干二净。今日拆桥,与往日烧船同出一辙,一无两样。

    要知后来曹孟德大队如何赶来。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