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评书三国 > 第一回 诸葛亮初次用兵 张翼德甘愿立状

第一回 诸葛亮初次用兵 张翼德甘愿立状(1/2)

    莽张飞迷途知返,被刘备、关羽追回以后,立在将台脚下,心里有些惭愧。他对上面诸葛亮看看,但又不育上台叩头赔罪……正在这时,一名探兵匆匆下马进来。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探兵禀报,张飞也闪在一旁,让探兵上前。

    这名探兵,到将台脚下,单腿一跪,朝上面一声“报禀军师”,刚想从头至尾把探来的情况向孔明详细报告,正要开口,突然诸葛亮对他用羽扇一点,说道:“与我住口!”

    探兵好不容易吐出了一口长气,停住了口。因为按探兵来讲,有专门的规矩,管打探来的情况多么复杂,一定要一口气从头至尾报完,中间非但不能报错,而且不可中断。所以,他吸足了一口气刚准备开口,力万料不到被孔明哗啦一声喊住。他因此呆顿顿地感到惊奇。

    张飞本来瞧不起孔明,所以处处地方看不入眼。现在从旁一看,“哈哈!”他想,这位军师确实是个外行,连这一点都不懂!可要我来做给你看看──逢到探子来报就应该问他“何事报来”,你现在怎样去喝住他呢!所以张飞在将台下毫不客气地说道:“这个军师是要吃耳光的!”

    不要说三将军不懂,连刘备等文武都不明白,想孔明为什么要叫住他?正在此时,诸葛先生便十分慎重地对探子说:“你且听了,莫非夏侯惇为行军大都督,韩浩为头队正先锋,李典、乐进为副将,十万曹兵离此三十里,可对否?”

    等诸葛亮说完,探子对他看看。心里想,这是我报给你听,还是你报给我听?弄了半天,好象他在向我禀报,这真是笑活。那末,孔明讲得对不对呢?探子一听,不要说完全正确,甚至比我的情况还要详细,真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你军师不出营也能知天下事,如果都跟你诸葛军师这样料事如神,那末今后探子就不需要了。其实诸葛亮之所以如此,当然是有着收取人心之用意,决不是为了要取消探马。现在,大家眼看着这名探子连连“是是是”的退了出去。

    这时候看到的人都很佩服,坐在先生旁边的刘备,对下面张飞看看:三弟啊!你快些服他吧!可曾见得,孔明人虽然坐在这里,对外面的事情却了如指掌一般。

    可是,张飞认为这是为了要收服我,你们当了我的面串一出把戏给我看,肯定孔明同这个探子早已对好口径。这样要我信以为真,乃是骗人的一套。所以他又在说道:“这是完全假的!”

    此刻,军情已很吃紧,不管你莽张飞相信不相信,孔明没有时间和你来啰苏了,等到杀退了夏侯惇的人马再同你算账。因此孔明一声吩咐:“请众位暂等片刻!”先生说罢,便站起身来转向将台后面去了。

    张飞一看,他想在这紧要关头这个妖道身为主帅,不想办法,反而往后里去干什么呢?三将军一想,明白了,孔明实在没有办法,大概到后面上吊自杀了。哪知道无多片刻,诸葛亮从后面回了出来,在中间坐定以后,一只左手伸到右手袖口中,取出了一叠东西放在虎案之上。这就是军师早已写好的所有锦囊。孔明一切筹齐,对两旁一看,说道:“两旁众位,敌人接近新野,不必惊慌。本军师布置将令,大家静听了。”

    张飞一听方始明白,原来诸葛亮要下令了。他想起了刚才大哥刘备的说话来,大哥他说孔明要我接头令,打头阵,立头功。老实说与夏侯惇交战,只有我张飞才能接这条头令,因此他抬起了头,拉长了耳朵准备孔明发令与他。皇叔对张飞看看:三弟啊!我是骗骗你的。但是对先生看看,意思是请军师就看我刘备的子,给张飞一条头令吧。事实上孔明先生看都不看张飞,他想,你不要自以为本领高强,我的用兵没有你张飞也照样可以把夏侯惇十万曹兵杀光的。他将羽扇放在虎案上,一手拔令,一手拿封锦囊,嘴里开口喊道:“公侯听令!”

    将台上听到这一声叫唤,大家都惊骇不已。为什么呢?一般说来,打仗的时候多数武将领先的,拿武将来说在这里最适宜的是红、黑、白三只面孔,就是关羽、张飞、赵云最具资格接这条头令,现在非但不是这三个人,而且还根本不是大将,却是一个文人,打仗用文人接头令,是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公侯便是孙乾,字公侯,按照规矩发令时叫到谁,谁就应该答应。现在公侯一声不应,这是为什么呢?他想孔明军师不要看见点卯簿上的孙公侯,以为是武将。所说在这种地方也是不服孔明的原因所在,他以为孔明先生可能把文武弄错了,因此他不敢出来。

    叫到名字不出来接会是有罪的。孔明第一次用兵还能原谅你一次,因此他回过头来,一对黑白分明的眼睛直往孙乾身上看过来,然后提高一点嗓音第二次喊道:“孙乾、孙公侯听令!”

    先生把他连名带姓一起叫了出来,孙公侯方始明白确实是在叫他,这时吓得他浑身发抖,战战兢兢地走到虎案前对孔明一礼:“军师在上,下官在此。”

    他说罢,抬起头来,一对定央央的眼睛盯着诸葛亮看,意思我自称下官──这便是文人的称呼,一般文人总是自称下官的。要是大将的话,就自称小将或者末将了。意思是你不要弄错,我是文人,便把“下官”两字说得较响一点。诸葛先生真是笑在心里。他想,我到这个时候连文官武将都弄不清,那还好当什么军师、还能退什么敌兵呢!因此他转念一想,只有此番把夏侯惇的人马杀他一个全军覆没。否则不要说张飞,包括其他文武大多数人都对我不会信服。孔明对孙乾看看,心想,我早已知道你是下官,我今天就是要用你这个下官。孔明只管发令与他:“本军师付你将令一支,锦囊一封。带兵五十。”

    孙乾一听,他想,自古以来没有头令只带五十个小兵。公侯大夫只是摇着头,连连苦笑。

    孔明继续说下去:“尔立即出发,按锦囊上办事,等到夏侯惇到来,公侯上前去攻打头阵。”

    孙乾听到这番话,不禁毛骨惊然,哪里敢去接令。心里想即使去,连我本人在内要带了五十一口棺材一起去的。

    孔明看他不接令,严厉地说道。“速速前往,违令立斩!锦囊自有妙计!”

    孙乾心里想,看了这条妙计再讲。他便接令,拿了锦囊下将台,他从张飞身旁走过。

    三将军也听得清楚,他笑着对孙乾说:“老孙啊。你要老掉哉!”

    孙乾想,这倒确实要死了。他到外面冷静的地方把锦囊拆开来,从头至尾仔细看完,看得孙乾放声大笑,赞不绝口。按照锦囊上的妙计,五十个小兵已经足够了。心里从此佩服诸葛军师,不愧是当今一条伏龙!他把锦囊上所有的计划都全部牢记在心,然后把它烧去,方始吩咐军政官,点马军五十名。其中两个队长来见孙先生,问他:“带兵五十,哪里去?”孙乾回答:“去同夏侯惇打头阵。”

    两个队长问:“哪位将军带兵呢?”孙乾回答说:“是我。”两个队长听了一吓,便笑着问道:‘孙先生真的吗?”公侯说:“一点也不假。”队长说:“怎么行呢?”孙乾很有把握地说:“军师锦囊自有妙计。”听见“妙计”当然心定。不过孙乾说:“你们五十马军要改为步兵。”队长问:“既然要步兵的话,那末何必马军改步兵呢?不可以直接点步兵吗?”孙乾说:“一定要马兵的,目的是要你们步行得去,然后骑马回来。”队长问:“叫我们走得去骑回来,那末马在哪里呢?”孙韩想,不能对你们都讲的,老实说马在夏侯惇那里,你们听了要吓一跳的,到时再讲。所以对他们讲:“我自有道理。”两个队长立即去点兵两队,每队二十五名,两队当然五十名,由孙乾带兵前去。

    孔明军师再拔令在手,一封锦囊,这时张飞认为刚才这条令箭好象是演戏,是从‘跑龙套”开场的,还不算真戏。现在这条令是真正头令了,看来要叫我张飞了,因此地等待着接令。

    只听孔明喊道:“显和听令!”

    显和使是简雍,字显和。又是一个文人!大家想,大概诸葛亮善用文官。张飞想,诸葛亮啊,你怎么完全用文人,一个大将都不用,如果这样能打败十万曹兵,那末我张飞倒亦甘拜下风。

    简雍听到军师点到自己,只好踏出来,也同孙乾一样心惊肉跳,到孔明面前拱手说道:“下官在此!”

    诸葛亮:“本军师付你将令一支,锦囊一封,带兵五十。”

    又是五十小兵。象出售东西一样,这是起码价格。因为这里只有九百五十人,譬如金钱一样,多少要由自己来掌握好。再说用兵好的主将,兵多能安排不乱,兵少也能奋勇杀敌,但是象刘备这样穷,不可能大手大脚,只有孔明能妥善用兵,使之优劣得所,这是历史上罕见的!显和想,不知叫我干些什么?

    诸葛亮:“尔立即带兵去新野城内,四城关大小街头巷尾去敲锣传令。讲明夏侯惇的人马虽然杀来,但是有本军师抵抗,叫子民们不必惊慌,照常做生意买卖,千方不要迁居和乱造谣言,谁要是违抗,则带至衙门严办。”

    因为在乱世年间,民心最容易混乱,善用兵者先要安内,才能治外,只有安了民心,才可以避免泄漏内情和一切不必要的麻烦。简雍大夫感到虽强敌在前,可是军师他有条有理,心中佩服,因此接令,一切照办。

    诸葛再拔令在手,一声吩咐:“二位糜大夫听令!”

    便是刘皇叔的两位舅兄糜竺、糜芳。二人从旁闪出,上前见过军师。孔明便付令和一封锦囊给他们说:“二位糜大夫带兵五十。”

    两位文人只带五十人是否太少了?事实上足够了,孔明感到你们的事情不必多带军队的。究竟怎么回事呢?

    诸葛亮:“你们去衙门中保护二位主母,一位小主,请他们安心在城内便了。”

    这是稳住民心最好的办法。人家听说不要逃难,首先要打听皇叔的家眷,要是皇夫人离开新野,我就无法安定民心。现在大家听到刘备家眷都在城内,这样他们便相信我的说话而照常办事。后方一稳住,我在前方就可全力以赴了。让二位糜大夫接令而去,一切照锦囊办事。我在这里说明一下具体干了些什么,事实上孔明在发令的时候并没有这样详细,三条令箭把四位文人全部差完,军师重新拔令在乎。三将军心还不死,认为刚才文人不好算是头令的,现在要差武将,大概我是头令了。只听军师一声吩咐:“子龙听令!”

    赵云听到诸葛先生呼唤他,子龙想,我自从跟了皇叔以来,不是头令便是二令,最多三令。可是,今天军师到现在才想着我。再一想,还是我有面子。你看,堂堂关君侯还没有轮到他,坐在旁边声音都没有。尤其三将军张飞,立在将台之下只是唉声叹气。

    这时候,张飞才算明白,刚才大哥是欺骗我的。因此,他叹着气说道:“看来不要说头令,老张末令也要没得哉!”

    子龙上前见过军师:“末将在!”

    诸葛亮:“本军师付你将令一支,锦囊一封,带长枪手马队五十人,连子龙共五十一人,五十一匹马,离博望坡五里,敌人头队正先锋韩浩杀到,子龙带长枪手杀出,同韩浩交战一个回合,胜则有罪,败则有功,名谓诈败。然后进了两山环抱的地方,子龙用回马枪一枪挑去韩浩,大功一次;两枪挑韩浩功过抬平;三枪挑韩浩不但无功,反而有罪。其他一切按锦囊办事,不得有误!”

    赵云听完孔明这番说话,他想,这条令是难接的,其中条条框框多得很,就是条件苛刻得很。首先,他关照在博望被外五里交战,博望坡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怎样去交战?所说《三国》有很多无名的小地方,甚至连当地的人都不完全晓得的地方。由于在这里发生了大的战斗,因此这地名就传向四方,随着历史一直流传到今。博望波根本是新野县外面一个山套而已。因为被后汉军政家诸葛亮初次用兵,把十万官兵消灭在这块土地上,所以博望坡的遗迹被后人传为佳话。当时子龙想,军师在锦囊上一定写明在哪里。这不去多讲。奇怪的是要我只能败而不能胜。再一想他有他的道理,此乃是假的败,凶险的是要我一枪挑去韩浩是有功;二枪挑去功过抵消,便是白当差使了;可怕的是三枪,即使挑去了韩浩,我还是有罪的。子龙知道,韩浩是河北道上一员名将,本领高超,就算我能取胜他也要费一番心血,可能要打几十个照面。照现在孔明的规定,三枪就要杀头了,那还有什么可能打几十个照面?因此,这条令我是很难胜任的。子龙再一想,觉得自己太戆了!你孔明军师亦不跟在我的背后,到那时我把韩浩十枪八枪挑死,你军师如何能得知,只要在回来交令的当口,我不说多,也不说少,就说两枪,这样既没有罪,我也不要功,马马虎虎就算了。事实上并不是孔明苛刻,而是关心你赵云。你还没有知道他的用兵是首尾衔接、环环扣紧的,不要说敌人无法抵挡,就是连自己人的一切行动也要万分谨慎,稍一疏忽也有危险。因此你只能一枪挑去韩浩,立即离开这个地方,否则略一迟疑连你自己也要葬身火海。现在,赵云认为可以不听孔明说话的;等到那时候,他就明白只能一枪,切不可两枪。所以,子龙想出了一枪挑去韩浩的办法,此活下面再讲。目前他接令便走,诸葛先生还拔令在手,一声吩咐:“毛、苟、刘、龚四将听令!”

    这四位将军感到脸上飞金,大有面子。我们四个人本领最差,但是军师重用我等。关将军和三将军都没有令,我们在他们之前。因此,四将满面笑容地上来见了军师。所说用兵好的主帅,优劣得所,就是本领大的干大事,本领小的干小事,甚至包括老人、小孩和病人都能合理安排。尤其这四将,本领虽差,却都是忠心耿耿。诸葛亮一向重用他们。

    现在,军师见四人到了门前,便吩咐道:“亮付尔等将令一支,带兵四百。”

    旁边皇叔一听,感到孔明起初都是五十,象用钱一样十分节约。现在一条令便差脱四百,近乎差去我半家人家。事实上需要这些兵,因为夏侯惇十万兵马,碰到的具体埋伏就是这四百兵。

    诸葛亮:“照锦囊行事,立即去博望坡内埋伏,到傍晚前完工,不得有误。”

    四将接令便走,一切照计划办事,先到城内军师府去搬取大车十辆,每辆车上装着一个大木箱。在三请诸葛亮的时候讲过,自从孔明出山,共带来四十只木箱,其中二十只用于前《三国》这段时间里;十只今天烧博望坡;另十只下次火烧新野县。箱内都是些地雷、火炮。因为在一千七百多年之前,是个刀枪时代,很少用这东西。尽管当时的地雷、火炮,远远不及现代。可是,比刀枪的杀伤率要厉害得多。尤其孔明所布置的埋伏,往往出乎敌人的意料。毛、苟、刘、龚四将带着四百兵,推了十辆大车来到西门外二十里路的博望坡,四周山套重重,此山名叫余山。博望坡是其中的一个山套,周围十里方圆,上山重叠,树木兴旺,很多千年老树,盘根错节。在农历四月里的天气,茅草丛生,荆棘遍地。孔明早在前阶段亲自来察看过,因此照他的意图来布置一无差错。地雷当然是埋在地下的,火炮安置在山坳或土山背后不容易发觉的地方,这些火药线都结在茅草根上,等到茅草烧着,药线着火,地雷、火炮便会发挥它们的威力。当然,单靠这些埋伏还是不够的,烧死敌人主要靠周围的树木。但是要烧着这些树木也是很困难的,故而在树身上都擦上了油。在树桠杈里放上一些象鸡蛋那样大小的火药包,到那时只要有一棵树着火,这些火药包炸开来,每只包里要有几百支小火箭射出来,趁着风射向四周。旁边的树木便都着火,等到这些大树一着火,使越烧越旺,救都救不熄,加上在所有的茅草上象播谷一样,撒满了许多火药子。就在博望坡的正面山套口有着两座不高的山头,中间只相隔十几丈,而且这两座山顶部向对方侧着,四将便带了一些汉兵冲上山去,在两座山顶上搭起竹桥,下面用竹竿撑住在上面铺着稻草、茅草、硫磺、烟硝等引火之物,人在山足下望上去看不清,误以为是两座山峰在起舞一样。其实一半是天然,一半是人造。等到上面火燃着,竹桥烧断,从上往下倒塌下来,好象天空中闸下一把大火刀,把正面山套完全可以封锁住。所以这里便称为两山围抱,敌人过去有死无生,四位将军按计划布置完毕,然后四处埋伏起来。

    当然,孔明的令箭还在不断地发着,只见他拔令在手,侧转身来面对君侯叫一声:“关将军听令!”

    关羽想,我没有令箭倒没有问题的,请你给我三弟一个吧,免得他失望。但现在叫到我的名字,我怎么能不站起来?

    所以要紧立起身说:“关某在此!”

    诸葛亮:“亮付君侯将令一支,带领刀斧手一百,公子关平,副将周仓,二十名关西汉,到本军师公馆之中,领取牛五十头。”

    旁边人一听,一下子不明白,认为诸葛亮到底是个乡下出身的人,有这么许多的牛,大概把乡下这些耕牛都弄出来了。

    刘皇叔一听,他方始想起孔明刚出山到新野的时候,他问我有多少人马,我说只有九百五十人,他好象叹了一口气,后来他就要我买牛,我以为他喜欢吃牛肉的,而且买了还要买,我想我虽然穷,毕竟还是一个皇叔,是新野县的主人,牛还是买得起的。因此要我两天买一头,三天买两头。到现在听来,原来所买的牛,军师都养好在府上,不知他有什么用处。

    只听孔明对云长讲:“你君侯去埋伏在离博望坡三里的余山足下。等到明天东方发白之时,三员败将和三万败兵败走余山足下,请君侯效学当年齐国田单,用‘火中阵’杀出,依亮看来,三员曹将要逃脱,三万曹兵将全军覆没。不过,君侯其功非小。”

    所说孔明初次用兵,虽然用火攻,但是火攻分成两种:一种是埋伏山套之中的地雷、火炮;一种火在牛身上。关羽在这点上感到孔明先生具有一定的用兵知识,因为君侯他是熟读《春秋》,他一听就明白,知道在列国时代,管、乐的用兵是有名的。管仲帮齐桓公九令诸侯,献计联盟,北杏定霸;乐毅助燕,联络了秦、赵、韩、魏四国,统帅五国兵马,出兵半年,接连攻下了齐国的七十余座城地。燕国虽弱,得到了乐毅的相助,竟然把强大的齐国的大多数国土全部占领,只剩下没有几个城池了。就在这将要亡国的紧要时刻,齐国出了一个抗燕名将,名叫田单,居住即墨城。当时,齐国的男子大都死在战场,兵无来源,对燕国的入侵已无能为力,仅即墨被骑劫围了好几层。可是,田单使用农村的耕牛来抵抗燕军,他创造一种名为“火牛阵”,在古代战场起了很大的杀伤作用,后来节节胜利杀得燕将骑劫丢了性命,终于收复了丧失的所有土地,齐国遂强。云长一听,就知道孔明先生用兵知识确是广博。因为刘皇叔兵